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许维娜)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25日表示,2025年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5.6万个,更新改造小区内各类老化管线超过5万公里,加装电梯2.5万余部,增设停车位超过50万个。全国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取得积极成效,19个省(市)打造37个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样板,386个城市新建2254个养老服务设施。
“要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查找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找出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出的问题就是更新改造的重点。”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了体检工作,形成体检问题清单5万多个、整治建议清单4万多个。
会议还指出,2025年,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城市更新需要加速构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治理、投资、融资、实施等方面加强创新、持续探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杨保军表示,当前城市更新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面临不少挑战。他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增进各方面共识,形成工作合力,集中破解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堵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城市更新的核心是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生产力的更新。一方面,要注重生产力的更新提升,通过打造新空间、升级新产业、创造新生态、带来新消费,取得长久的运营收益和投资回报。另一方面,要注重金融创新,围绕产业做资产,坚持大资管的更新理念,将未来现金流资本化,在资本市场中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全联房地产商会常务会长、城市更新分会会长柴志坤表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城市更新主体、客体均发生了变化。主体方面,房地产企业参与积极性逐步下降,具有资产管理及运营能力的企业参与积极性增强;客体方面,城市基础设施、设备、公共空间等民生类、“里子”类、安全类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新变化和新趋势也带来多种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