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下寨村的青海省马铃薯高山试验站,播种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滚滚土浪伴着机器轰鸣翻新而起。一旁,来自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的全国政协委员王舰正和同事们详细查看着土壤温度和墒情,并把种植户的需求一一记下。
“履职10余年,我关注的领域很简单,就是老百姓的田地和牧场,怎么能够让老百姓致富增收。”沉稳的话语配上花白的头发,让年过五旬的他显得很是干练。前两年,王舰在走访中发现,青海自然地理条件独特,中藏药材资源丰富,特别是道地药材品质突出,但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中藏药材产业发展,没有让老百姓实现效益最大化。
“经过调研,我们以青海道地药材药源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加快建设道地中藏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等方面,提交了《加大力度支持青海省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的提案。去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青海省‘十四五’中藏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青海省中藏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也让我们的努力落在了实处。”王舰说,“目前,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的中藏药材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让从事中藏药材产业的家庭致富增收有了坚实依托。”
除了实验室和课堂,农牧区是王舰跑得最多的地方。青海牧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灾害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随着禁牧减牧、自然保护区划定、草原生态治理等政策落实,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牧民抵御畜牧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拓宽老百姓的收入渠道,是一个新课题。经过走访调研,王舰和同事们发现,优质的饲草产品,可增加冬春季舍饲、半舍饲牲畜数量,很大程度上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与此同时,青海耕地比较贫瘠,单位面积种植粮食作物产出低。“两者取长补短,我们建议,构建‘农牧结合、草畜联动、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发展机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王舰说。
只有植根于广袤田野,提案才有价值。从高原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攻关,到呼吁支持中藏药材产业发展,从建议加快发展青海饲草产业,再到把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发展……王舰步履不停,始终关怀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们。“当前,青海正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如何把‘绿色有机’的品牌越擦越亮、让更多农畜产品走出去,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王舰坚定的目光中透露出满满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