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记者王诗培
民歌唱出乡愁,赛装赛出乡韵,火把舞出乡情——7月21日至28日,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19民族赛装文化节暨中国·楚雄2019彝族火把节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与云南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彝族火把节文化在彝乡楚雄集中亮相,为游客和当地百姓献上了一场场听觉与视觉的文化盛宴。
独特的人文历史、众多的少数民族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资源富集的民族文化。楚雄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徐东表示,“三节”同期举办,不仅是对楚雄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认可,也令楚雄更加熠熠生辉。
最美的有声艺术
7月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楚雄拉开帷幕。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原生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形式,体现了各族人民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2002年起举办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南北民歌擂台赛”及相关的公益演出和学术研讨观摩等活动,为中国原生民歌节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已成为国内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为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为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在民歌大赛基础上举办的中国原生民歌节,以全面展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传统民歌为目的,为传统民歌及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搭建展示、交流、弘扬的平台,具有广泛性、学术性和权威性。
据了解,本届原生民歌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推荐选送的展演节目232组,涉及近30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种类,报名参演人数达1072人。组委会组织业内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报送作品进行了严格、专业、认真的评选,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推荐选送的60组民歌节目入围,涉及21个民族,涵盖黄河号子、吴歌、畲族民歌、花儿、侗族大歌、藏族民歌等50个传统民歌种类,参演总人数约270人。这些形式各异的民歌呈现了中国民歌种类和地域风格的多样性,契合本届原生民歌节欢乐祥和、积极向上的活动主题。
展演现场,云南石屏彝族海菜腔《月下情歌》、南涧彝族民歌二里半腔《爱你不得做一家》,贵州苗族多声部民歌《假如你是一朵花》,重庆焦石民歌《焦石山上歌对歌》,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吐尔基山》等曲目(种类)相继上演。展演曲目以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主,同时兼顾了近年来各地改编的民歌,还有的以师带徒方式同台演出,彰显了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命力。
“我出生在一个汉族、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藏族聚居的美丽山村。在那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原生民歌,我从小就在歌声里长大。我喜欢民歌,因为它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更喜欢唱民歌的人,因为他们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是传播中华文明的百灵和夜莺。原生民歌有着千百年的历史,还将一直延续下去,是华夏民族最美的音乐史诗,最美的有声艺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和丽贵表示。
非遗传承重共享
中国原生民歌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保护成果,总结交流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经验,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民歌,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民共享。徐东介绍,本届原生民歌节在集中展演传统民歌精品和保持民族风格及情感表达的改编作品的基础上,推出民歌进社区、进村寨演出系列活动,深入楚雄市桃源湖公园、牟定县彝和园双柏县查姆广场、禄丰县恐龙山镇阿纳社区进行演出。同期举办的座谈交流会上,楚雄邀请了业界专家、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共同就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经验及工作情况进行交流。以“听见乡音、记住乡愁”为主题,以传唱“家乡的歌”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推广平台“乡音”项目也同期进行了发布。
“云南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形式非常丰富。但随着城市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原生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十多年来,云南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来进行抢救性保护,比如录音、录像,让传统音乐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接下来,云南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积极发现、培养传承人,将原生民歌更好地传播开来,让更多群众喜爱传统音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表示。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表示,保护好中国的民歌,就要加大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记录整理和挖掘出版,加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本记录和影像记录,采取有效措施对民族音乐进行整理和出版。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对年轻传承人从学术、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扶持,激发青少年对传统音乐的热爱,让非遗技艺真正薪火相传。要加大非遗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进行广泛传播,推动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要加大地方非遗传承发展、扶持政策等研究,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库,提高非遗传承保护的科技运用水平。要通过开展原生民歌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激发全社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非遗传承保护形式,结合旅游发展优势,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民族节庆成品牌
“彝族文化是楚雄的‘根’和‘魂’。只有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才能擦亮楚雄‘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这张名片。”楚雄州委书记杨斌表示。
公元666年,在现在的楚雄州永仁县直苴一个古老的彝族小山村,诞生了“民族赛装文化节”的雏形——彝族赛装节。“2016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赛装节’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节庆所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高度,把这个地方性节日上升到全省、全国层面,全省16个州市、26个世居民族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参赛比美,‘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应运而生。”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介绍道。
徐晓梅表示,楚雄州不仅民族文化独特神奇、民俗风情绚丽夺目,民族节庆也丰富多彩。全州103个乡镇,一半以上有固定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每年举办70余次。“一县(市)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工程的实施,成就了楚雄彝族火把节、永仁彝族赛装节、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大姚彝族插花节、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节、双柏虎文化节、姚安荷花节、元谋果蔬节、禄丰恐龙文化节、武定牡丹花节等十大民族文化节庆品牌,为楚雄新时代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之笔。
与民歌节、赛装节共同举办的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楚雄火把节的盛况备受关注,随着火把节的知名度稳步提升,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楚雄市委副书记、市长杨俐昆表示,今年火把节在群众狂欢板块还策划了带着手机游楚雄摄影大赛、火把节文化周活动开幕式、火把音乐生活节、“畅游彝乡”精品旅游等较为新颖的活动。整个节日活动紧扣“突出彝味、融合赛装、增强火韵、提升品位、聚集人气”思路,贯穿“好看、好玩、好吃”等要素,充分考虑群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策划了内容丰富的群众狂欢系列活动,占活动总数的70%以上,各项活动都能让来宾和市民广泛参与,彝州城区各大广场和特色村寨成为狂欢的世界、歌舞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