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尚派形意,人们都知道尚云祥隔辈继承了郭云深的衣钵,复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冠绝当世。如今在山东胶东一带,以莱州市为中心,仍流传着一支尚派形意拳。此拳是由笔者的两位师爷高抟九和杨象离从北京带回家乡的。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两位师爷先后师从尚云祥先生学拳。杨师爷跟随尚先生长达8年之久,深得尚派形意三昧。
关于“尚派崩拳”,谈论者不少,但笔者认为或有失偏颇,或有失浅薄。为了更好地传承半步崩拳,笔者愿把所见、所闻、所悟公诸于世,以飨读者。
一、五行属性与歌诀
崩拳,其性属木,原因有二:一是拳之起落直如贯矢,形态似箭;二是五行内对人之脏腑,外应人之五官,崩拳习练得法可以舒肝、养眼,”肝动急似箭“,肝、眼皆属木。与此相关联,拳论还谈到,肝主筋梢,爪为肝华,崩拳外应手之食指,足之次趾,两手反复抓握可以练筋。
高抟九、杨象离两位师爷传授给王倩君师傅的该拳歌诀是:“崩拳属木性似箭,夹脊关中寻根源,手似药箭身似弓,消息全凭后脚蹬。”
二、基本练法
由鹰捉三才式开始,先是两小臂向外拧转,左手拳眼向上,右手拳心向上,左小臂平与心口齐,右小臂近贴右肋;然后右脚蹬地,右拳钻至左肘内,身体前移,左脚向前趟出;继而,拧腰发力,右小臂向内拧转,右拳顺左前臂上面向前平直打出;与右拳发出同时,左拳用力拉回至腰间,拳心向上,左小臂紧贴左肋,左脚踏落;右拳崩至极限时,腕一压,向下点头,将劲力放透,右脚跟到左脚内后侧成小三体式,右膝紧抵左膝窝。一步一拳,左右手互换,惟左腿一直在前不变。左拳在前为顺步崩拳,右拳在前为拗步崩拳。
三、筑基功夫
三体式和鹰捉在本门的地位非常重要,一个是母式,一个是母拳,二者有机结合成为形意拳的筑基功夫,是开启形意拳奥秘的钥匙。深入分析,崩拳练习前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因素有:一是训练“形具五风”。“五风”者,猴相、龙身、熊膀、鸡腿、虎抱头也,其中,熊膀力的训练对崩拳尤其重要。熊有“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训练熊膀力具有振奋精神、发动血梢以及增强身躯斜向的螺旋劲、麻花劲和前后左右的弹簧劲的功用。二是训练龟尾力。龟尾是人身中间的重要支点,通过它可以将全身上下联为一个整体,发挥好它的抖决之力,配合以腿的屈伸,腰胯的拧转,可以瞬间将身体打出去。三是训练“鹰捉四平,足下存身”。“四平“指头顶要平,两肩要平,前手前臂要平,两足抓地要平。”足下存身“要求身体重心垂线落在后脚跟里。通过站三体式和练鹰捉,可以达到周身一体的整体联通劲、支撑八面的浑圆劲、全身上下起落钻翻劲以及钢锉劲和钩杆劲,只有具备了以上四种劲,才能夯实崩拳练习的基础。
四、习练要领
1、握拳法:
尚派崩拳的握法,过去是不外传的。握拳时须由小指次第握起,渐及拇指,待四指卷曲后,将食指(中指也可)的第二关节向前突出,而后将大拇指的指肚压在食指的第一关节上,成惯拳。运用时应将劲力贯注于食指(中指亦可 )突出的关节之上,用点打面,而不是以面打面,从力学角度讲是符合压强原理的,使用同等大小的力压强大,破坏性强。惯拳在实战中起点穴、封闭对方血脉的作用,还可用来调对方的气,破对方的金钟罩功夫。
2、步法
:
关于崩拳的步法,应该是右足从后蹬劲,催逼左足向前进一大步,右足随后紧跟。拳经云“消息全凭后脚蹬”,即谓此也。详细点说,前腿应是提起离地寸许,平起平落,迈步如行犁,钻插而进,脚上应有钻插、踩踏的意念。依法操习,日久功深,行如卷地之风,能将人拔地而起。所以,门内又将此步法形象地称之为“蹚犁步”。
拳论有“崩拳起意在大敦”之说,崩拳之动作与体内肝经相呼应,因为肝经起于足大趾之大敦穴(大趾丛毛之际),沿大腿内侧而上,经过会阴,达于肝脏。练崩拳时努力蹬后足,足大趾及足底前内侧特别吃力,宜于肝气畅通。崩拳的力源在脚下大地,出拳无力别找手,毛病往往在脚上。这与高抟九、杨象离两位师爷传授的崩拳歌诀中讲的“消息全凭后脚蹬”并不冲突。
3、身法与气行轨迹:
崩拳身法,谓阴阳身,亦称之龙折身。其特点是转换灵便,收放自如,在实战中利于减少对方的攻击面积和提高自己的击打力量。拳之劲路要直如发矢,不可上扬下探、左歪右斜,务以四平为妙。提肛,扣齿,卷舌,挺头,肩胯放松,两肘既垂又裹,两膝既裹又扣,两足前跐后撑,目向前视,下颏如置左右肩上,小腹接近左腿根上,向左前下方用力。
拳经云“明了三星多一力”,这是形意拳体用兼修必不可缺的要领。“三星”指的是肩星、肘星、腕星,当沉肩、坠肘、塌腕符合要求时,所出现的在肩、肘和立拳腕上的小坑就是“三星”。只有抻拔出“三星”来,才能使肩臂拉长筋腱,上肢三节贯通,完整一气。“三星”不出,上肢的劲就不对。
“身似弩弓拳似箭,打到还嫌慢”,“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这两句拳论用在崩拳上最为合适。尚云祥的高徒靳云亭在《形意五行拳图说》中说:“崩者,似弓之崩也,前伸之臂似按箭,后屈之臂似拉弦。”也可以说,前臂打出时似射箭要极力伸张,后臂收缩时似拉弦要竭力拉回。两拳相交时如撕扯一物相争而发力,前出后拉用力宜均。肩胛骨带着两臂,以垂直于地面的脊椎为轴,在“命门关”(腰胯)与“夹脊关”(脊背)的带动下出入运动,一前一后,一放一收,一伸一缩,,形如火车气缸之拉杆,两手贴肋沿带脉而出,对肝脾均有按摩之效。体内气息则随肢体运动自然鼓荡,故拳经有“崩拳打一气之伸缩”之说。
打崩拳,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拳打出去后,身子往后微微收一下。收身是个蓄力的过程,蓄的足才能打得远、脆、透。收身做不好,简单地比划过去,打出去的是半截子拳。拳打出去后,前后腿承担身体的比重应是前七后三或前六后四,然后蹲身,塌腰掖胯,膝微微一曲,臀部之力贯到后足跟,这个劲就完整了。收身有利于防护和二次进攻。
4、行拳路线:
练崩拳要做到“三摩”:手与手摩、手与心摩、肘与肋摩,打跨步崩拳上后腿时还要做到两腿胫骨相摩。肘与肋摩与两腋下似有夹物不能张开是一致的。相摩的意义:一是在于有利于肢体紧凑,相互配合,动作整齐划一;二是能够使全身上下的许多经络和穴位得到按摩,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古拳经云“崩拳似箭属木非箭也,有舟行浪头之势”,是指崩拳要如同箭一般射出,但崩拳走的路线不是直的,而是圆弧线,身形涌动,一束一展,一起一落,波浪起伏,假想自己的小臂像在浪尖上前进,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拳从腰际出,略走上弧圈。一般可打三点:腹部、心口、咽喉,最高可直打对方下颏。意念不可执着于手,否则宜使拙力。手打过头后可用肘补,节节贯串。如果在拳接近目标的瞬间稍微压一下腕,使前拳既有向里的拧转劲,又有向前向下翻钻劲,呈现凤点头的态势,则更具“舟行浪头之势“了。
5、劲法:
崩拳似箭,练崩拳要尽力追求“穿透劲”,有人将其分开称为“穿劲”和“透劲”。“穿劲”以射箭譬之,箭尖碰到了目标,箭身还是一个劲地向前扎,所以,练崩拳要有往前心打后背的意念。打拳触及表皮,伤及内里,就是这种劲。“透劲”,指的是,打拳要学会放劲,习练把劲力多放到对方身上去,而不是聚在自己身上。放透是动作顺畅到位后产生的效果,出拳时脚的蹬踏,拧腰转胯,膀尖的前送要节节贯串、规范到位,轻松自然。努着劲端着架子打拳,劲力就会绑在自己身上,要多体会“放”字,不断试验将劲力顺畅地传导并释放给对方。
五、应用特色
据王倩君师傅讲,杨象离师爷多次描述过尚云祥先生惯用的崩拳预备式:两手置于胸腹前,一手立拳,虎口朝上;一手平放手掌,虎口朝前,掌心朝上,托在立拳底部。与人交手时,下面的托掌,遇到对手身材矮小的则用盖压,身材高大的则用挑托,身材相当的则用横截。实际运用时,两手充当的角色瞬间可以互换,顾打结合,虚实不定。因尚先生个子矮小,最擅长的是挑手崩拳。
形意拳应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打破而不是破打,攻防一体,与人交手常常是压进而打或挑进而打,出手如钢锉,实际用的是钢锉劲加螺旋劲。二是拳不空回,回手似钩杆。用崩拳技击,两手轮番打出,前手击敌后变后手,既可为另一手翻采开路,如后拳回带可破横拳;也可勾拉对手,轻则令对方立足不稳,重则致对方跌仆或胳膊受伤。
六、欲精形意拳,应研习枪术
关于形意拳的创始人问题,历来有两大流派,有尊奉南宋岳飞为鼻祖的,也有尊奉明末清初姬际可为鼻祖的。虽然究竟谁是形意拳的真正创始人,尚待进一步考证,但二人皆精枪术确为定论。岳飞善使枪有正史记载,姬际可有“神枪”之称有族谱为证。所以,形意拳源于枪术的结论是有根据的。前辈先贤脱枪化拳,崩拳则是由中平枪演化而来。枪法与拳法是相通的,通过练枪,可以悟出拳法上的很多东西,所以欲练好形意拳,必须训练枪术。(文:刘元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