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黄盛)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29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了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公告。公告表示,2024年11月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据记者了解,这是央行第二个月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此前的10月28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10月31日,央行在其网站公告表示,2024年10月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所谓买断式逆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购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这种交易方式的特点是债券的所有权在逆回购期间完全转移给逆回购方,正回购方在到期时必须以约定的价格赎回债券。回购标的具体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了债券押品的过户,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作为押品的债券不再冻结在资金融入方的债券账户,而是划转到资金融出方的债券账户。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债券资产,在违约等极端情况下保障央行资金安全,并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买断式回购相对于质押式回购,最大的不同是债券的所有权在交易中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央行在回购期间拥有相应债券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将提高标的债券的流动性。
中国银河宏观团队分析认为,“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可能意在配合中期借贷便利(MLF)数量的逐渐缩减。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表明操作的目的主要在流动性的投放,而非承担政策利率的作用。买断式回购相对于质押式回购,最大的不同是债券的所有权在交易中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央行在回购期间拥有相应债券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将提高标的债券的流动性。
华西宏观固收团队表示,买断式逆回购对股债均偏利好。对股市而言,买断式逆回购增加了央行持有的债券规模,使得其未来有更多国债通过互换便利工具换给非银金融机构,使得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规模扩容在操作上的可行性提升,有利于股市增量资金的流入。对债市而言,央行的工具箱越丰富,单一工具弹性越足,央行在给投放的时候顾虑可能就会越小。未来面对极端政府债供给,央行投放流动性的灵活度会更高、调控也会更加精准,有利于熨平资金面波动。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推出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可更好对冲年底前MLF的集中到期,同时有望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一方面,Wind数据显示,11月、12月各有1.45万亿元MLF到期量,达到目前MLF余额的40%。再叠加政府债券发行、年末现金投放等,届时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补缺压力。另一方面,相比于货币市场主流的质押式回购,买断式逆回购可以实现债券押品的过户,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