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贸易数字化是中国汽车产品和服务更好走向世界、满足国内外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汽车产品出海加速,对交易、金融、客户沟通、售后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贸易数字化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可有效降低交易和沟通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和质量。同时,贸易数字化也有助于消费者便捷高效地与企业互动,全过程深度参与产品自主化设计和配置,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为此,中国汽车行业在出口向好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贸易数字化转型,汽车产品正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演进,数字化属性不断增加。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贸易数字化发展有哪些特征?中国汽车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亮点?中国汽车行业贸易数字化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要如何应对?针对上述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方岐。
国际商报: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贸易数字化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董方岐:当前,中国汽车行业贸易数字化发展呈现出不少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汽车营销数字化趋势明显。汽车企业的传统营销模式,以4S店品牌活动、利用公共流量渠道进行营销宣传等为主。近年来,汽车企业纷纷自建线上营销渠道,通过网站、APP、小程序等,与潜在客户建立交流渠道,通过直播营销、活动营销等对产品进行宣传,广泛挖掘潜在客户。
二是汽车交易数字化占比逐渐提升。传统汽车产品交易多以4S店现场订车、现场交付为主,交易多在线下发生。近年来,随着汽车企业线上渠道的逐渐健全,以及汽车营销竞争的日益加剧,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汽车预售、小定、大定的路径越来越畅通,产品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消费者开始选择线上交易,数字订购及交付比重逐年上升。
三是汽车贸易的数字内涵越来越丰富。随着汽车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贸易的内涵不断延伸,逐渐从传统的产品交易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过渡。“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在线进行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提升使用性能作为新的服务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国际商报:据您的观察,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在生产、营销、供应链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有哪些亮点?
董方岐:中国汽车企业柔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汽车行业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期,汽车企业更注重在车辆尺寸、轮毂类型、动力输出等方面提供差异化选型,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提升定制化车型生产响应效率,企业大规模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线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显著增强了柔性生产能力。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国际首创“FTF”双飞翼工艺布局,换模速度控制在25分钟以内,生产批次从1600件/批次降到1200件/批次,且焊装业务首次实现不限车型、不限平台自适应生产。蔚来合肥新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2个平台8款车型的共线生产,在满足百万级别个性化配置组合的前提下,从订单确认到用户提车的用时已缩短至21天。
企业营销方式日趋精准化、多元化。中国汽车企业基于用户在线行为数据、购买历史和偏好等信息,构建用户画像,定向推送与用户偏好相契合的信息,有效提升营销效率与用户满意度,降低营销成本。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广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营销方式,开展多样化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客户互动等活动。比亚迪在美洲市场推出虚拟展厅,为用户提供线上沉浸式品牌及产品互动体验,得到消费者积极反馈。
汽车行业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中国汽车企业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数字技术的作用,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对供应链各环节多模态数据开展实时采集分析,并实现可视化数据驱动的动态决策与预测预警,大幅提升了供应链整体协同效率与灵活性,实现对用户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东风公司构建生产协同管理系统,利用先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业务升级,在提升效率、稳定生产、降低风险、精益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效果显著。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构建“iLink上汽协同云平台”,深度整合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物流配送、质量控制、成本分析5个核心模块,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数据信息交互,提高决策效率与准确性。
国际商报:当前,中国汽车行业贸易数字化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企业应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董方岐: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难度有所增加。特别是在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数据价值亟待挖掘、技术创新有待增强等问题。
一方面,数据价值亟待挖掘。汽车企业完整的生态链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制造、质量、物流、售后等多个业务单元,工厂分散、部门隔离、系统孤岛等客观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车企存在内部流程冗长、系统之间存在断点、协作效率较低等问题。一些车企搭建了数据中台,但数据清洗、标准化等工作仍在探索中,数据质量有待提升,数据驱动的贸易转型升级受到一定制约。此外,虽然大部分车企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分级,但大多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保障手段,多数车企在数据应用转化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有待增强。虽然近几年中国在汽车智能化、数字化领域逐步加快自主研发进程,但在高端装备、核心软硬件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车规级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与国外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研发设计类软件主要依赖少数国际供应商。短期内,技术难题仍会制约中国汽车企业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此外,汽车行业还存在数字化渠道混杂、信息数据不对称、客户维权难等问题。
对此,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强汽车行业数字化营销平台的运营管控,指导相关机构和企业依法依规采集、储存、使用个人信息,提升对汽车用户个人消费习惯、车辆使用信息等隐私数据的保护力度,完善车联网相关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加大对侵犯隐私安全、保护数据不力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利。二是鼓励汽车贸易相关方加大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贸易数字化的新模式新形态,加强对于贸易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指导支持汽车行业构建有利于数据流通和交易的生态体系。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数据赋能行业发展、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对于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汽车产业相关方应加快构建行业数据流通交易的生态体系,完善数据交易生态环境,指导形成数据跨境流通模式,促进数据资源在汽车行业高效流通,赋能行业发展。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刘 昕 刘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