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华外籍副处长助推“全球战略”:清华比耶鲁更日新月异
一名外国人到清华大学担任副处长,吸引朱大卫的,刚开始是中国的长城、中国的美食和中国人的热情。一年多的清华生活,让他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生长力。“在清华,所有人都在考虑怎么做好工作,怎么做出改变,怎么改得更好,日新月异。”
新京报讯 近日,一项人事任命引起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校机关聘任了首位外籍副处长——朱大卫。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加速,中国各大高校引进外籍师资和研究人才并不稀奇,但外国人到中国顶尖学府做“处级干部”,这无疑是一个创举。
缘起
探望在清华工作的妻子,爱上中国
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担任要职近20年的朱大卫,现在工作的地方是清华园最古老的地方之一——古月堂。当年朱自清曾住在这里,写下《荷塘月色》。
两年半前,朱大卫太太到清华做了半年的访问工作,朱大卫带着两个女儿到中国探望。第一次到中国的朱大卫,称这里是一个神奇之地。回到美国后,朱大卫对朋友们絮叨:你们一定想象不到,中国的长城超级宏伟;中国的美食有多好吃;中国人有多友好。
这段经历使得朱大卫和太太双双决定赴清华长期工作,并把两个女儿带到清华学习生活。
入职
从教学政策入手,做高校比较研究
2018年5月,朱大卫入职清华,担任教务长顾问。一年多的清华生活,让朱大卫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生长力。“在清华,所有人都在考虑怎么做好工作,怎么做出改变,怎么改得更好,日新月异。”
在清华工作期间,朱大卫从教学政策、学生准则入手,做了世界高校的比较研究。并且,在耶鲁、芝加哥都介入写作中心工作的他,为清华新设立的写作中心,提供了框架分析,对教学理念、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他负责的新版清华成绩单的英语版,刚刚完成,将服务本届毕业生……
未来,他将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大力推广清华的校园国际化,促进全校范围对多元文化融合、世界一流的校园形成通识。
见证
让清华园成为国际化校园
不能忽略的是,朱大卫入职清华与这所中国顶尖学府的雄心密切相关。
2016年7月,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2017年11月提出的“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作为学校推动全球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朱大卫任职国际处后,将参与该计划的推动实施。
清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告诉记者,“全球战略”是学校设定的新时代发展方向,这个战略不仅是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国际化理念的树立。让不会讲中文的外籍管理者来促进校园国际化是清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突破。郦金梁提到一个愿景,那就是清华在2020年,不讲中文的学者,到清华来访问、开学术讨论会、上课等工作生活的时候毫无压力,让清华园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校园。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5位外籍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占到了该部门10%的比例。“他们带着各自的文化属性、思维,为清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贡献。”
■ 对话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新上任的副处长,为什么选择清华,他任职的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都有什么特点……他一一进行了解答。
●谈清华
着重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
新京报:你从2018年5月入职清华大学,担任教务长顾问,在此期间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朱大卫:因为我的任职经历,我从教学政策、学生准则等角度,做了世界高校的比较研究。去年清华设立了写作中心,我在耶鲁、芝加哥都介入了写作中心的工作,也为清华的写作中心提供框架分析,对教学理念、组织结构等进行完善。对了,我刚刚完成一个项目,就是参与成绩单的英文转换工作。我曾经在耶鲁和芝加哥都做过类似的工作,所以这类工作基本已经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我很幸运能参与清华大学的教务工作,去找出英文转换的核心关键。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这样一份繁杂而枯燥的工作,但是我对这件事有极大的兴趣,我超爱这些细节的东西,我提出我的建议,改进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作为一个学术文件,成绩单上的学分成绩如何与国际接轨,表现形式如何一目了然,其实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新京报:现在你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接下来有什么工作安排吗?
朱大卫:清华大学着重培养清华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以及理解世界的能力,这是很独特的创举,我认同这一前沿理念,这在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参与了清华国际化项目的推动,参与的过程中,国际处注意到了我,所以我就加入了。接下来会作为国际处一员,在校园里大力推广国际化,提高同学老师对全球战略的认同。还有很多硬件方面国际化的提升以及软环境的文化建设,我想以外籍管理者的视角来促进这些工作。国际化建设,旨在对标世界一流建设校园,惠及所有在校师生。
●谈比较
清华比耶鲁信息传递更有效
新京报:你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有近20年的工作经历,现在来到了清华,在你看来,这三所学校各自有什么特点?
朱大卫:芝加哥大学学术非常强,尤其是理工科。学校可以说是“与世隔绝”,此前还退出了美国高校体育联盟,想专注于学术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非常厉害,诺贝尔奖获奖者数量在近代应该是最多的。有个玩笑话说“芝加哥大学是有趣死亡的地方”,也侧面说明了他们对学术有强烈且专一的意愿。
耶鲁大学历史悠久,在学术方面的很多优势来自于历史积累,学校管理方面比较谨慎,制定政策的时候,会经过反复酝酿、修订。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很规整,校园很大。并且吸引了很多大咖来做讲座,我认为世界级大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校园讲座的水平,而不仅仅是学校聘用的教师、访问学者。
此外,我对清华大学学生最大的一个印象是他们学习特别认真,不想浪费任何时间,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学习的机会非常宝贵,也感到非常光荣。
新京报:在你看来,三所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朱大卫:三所学校都是世界的顶尖高校,有最优秀的师资,做最前沿的研究,有优秀的学生,都在不断地自我发展。不过我个人感受是,清华的信息传递更有效,清华做事情会树立一个目标,把目标告诉教师、学生,把目标的执行有效传递。
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校生活就像冰山移动一样,工作节奏慢,学校也有机械主义的问题,对很多事情的做法比较固定。
而在清华所有人都在考虑怎么做好工作,怎么做出改变,怎么改得更好,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