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就业替换压力年夜 高校能跑赢AI吗
党的十九年夜陈述指出,就业是最年夜的平易近生。高校结业生作为每一年进进劳动力市场的首要群体,其就业难的题目常引发社会的普遍存眷和当局的高度正视。
最近几年来,跟着年夜数据的堆集、运算能力的晋升和焦点算法的冲破,人工智能履历半个多世纪的试探,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以后,成为在全球规模内掀起一番高潮的手艺。已进进后产业化时期的中国,其市场情况和当局政策均为人工智能财产的成长供给了上风前提。面临人工智能成长的新情势,劳动力的技术没法知足新行业、新业态、新手艺的需求,就业遭受严重挑战,解决这一题目,高档教育的主要性不问可知。
若何应对人工智能这类方向型手艺前进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高本质劳动力的就业冲击?笔者从重点年夜学切进,利用两种类型的研究数据:北京年夜学教育学院在2017年展开的全国高校结业生就业状态查询拜访、中国人平易近年夜学国度成长与计谋研究院计较的中国各行业和整体就业替换率,考查就其所带来的人力本钱堆集可否有用减缓人工智能高速成长带来的就业替换压力。
学历越高就业替换压力越小
英国牛津年夜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卡尔?弗雷和麦克尔?奥斯博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一种职业是不是轻易被人工智能所替换,取决于对三方面能力的要求:感知和操纵能力、缔造力和社交聪明。此中,感知和操纵能力包罗手指活络度、脱手能力,和可否在狭小的空间中工作;缔造力包罗原创性和艺术审美能力;社交聪明包罗社交洞察力、构和能力、说服力,和可否做到协助和关心他人。总的来讲,一种职业的可替换水平,与上述九种能力互相关注。
笔者先以行业为切进点进行研究。按照中国人平易近年夜学赵忠团队对我国各行业就业替换率的估算成果,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就业替换率为45%,与美国展望的47%附近。在中国,房地财产的就业替换率最高,为8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和电气、热力、燃气及水出产和供给业这3个行业的就业替换率也在60%以上。这些行业的程式化和反复性较高,具有较高被替换的几率。另外,就业替换率高于45%的行业还有建筑业(59%)、批发和零售业(57.1%)、金融业(56.5%)、农林渔牧业(54%)和水利、情况和公共举措措施办理业(53%)这5个行业。
而就业替换率较低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文娱业(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手艺办事业(23%)、卫生和社会工作 (20%)、科学研究和手艺办事业(13%)、教育(8.8%)等,这些行业属于办事业,对常识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被替换的几率低。我国事制造业年夜国,2017年制造业的就业占比为28.1%,而其就业替换率为43%,略低于整体就业替换率。
笔者的研究成果发现,从学历角度看,以专科学历为参照组,本科学历、硕士或博士学历的结业生能进进就业替换率更低的行业,且显现出学历越高,就业替换压力越小的关系,与预期符合。
男性进进的行业,就业替换率比女性的高。笔者阐发,这多是由于在就业替换率较高的行业,如电气、热力、燃气及水出产和供给业、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农林渔牧业等行业以出产制造为根本,对体力要求较高,男性具有比力上风。而就业替换率较低的行业,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租赁和商务办事业、居平易近办事、补缀和其他办事业等以人际交往为根本,女性具有比力上风。
商科学生的就业替换风险较年夜
笔者将样本依照学科门类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法学)、商科(经济学和办理学)、理工科(理学和工学)、农学和医学五类落后行阐发。仍是以重点年夜学为例,笔者的研究成果表白,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学生较着更轻易进进替换率较低的行业,对农学和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没有明显影响,可是商科类的学生会进进就业替换率更高的行业。
笔者以为可能存在以下缘由:
第一,人工智能也许能解决手艺上的题目,但难以处置人际关系。好奇心、缔造力、同理心、批评性思惟和写作能力等都是人文社科结业生难以替换的上风;
第二,年夜学,特别是重点年夜学能为理工科结业生供给更加丰硕的学术前提和业界资本,杰出的数学根本、扎实的计较机功底和专业的科学手艺常识使结业生更能胜任手艺类岗亭;
第三,年夜大都商科学生进进金融业工作。今朝人工智能手艺逐步被利用在金融科技中,如智能投顾、金融风控、移动付出等范畴,其在为金融业注进新的立异活力、进步工作效力的同时,也在增进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很多本能机能岗亭存在下降人力需求的趋向。
“软能力”是最难替换的怪异上风
笔者的研究成果显示,重点年夜学的结业生更轻易进进人工智能就业替换率更低的行业。基于计量回回阐发,成果显示重点年夜学首要是经由过程晋升学生的专业常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构成杰出的人格特点,从而帮忙他们进进就业替换率更低的行业,下降被人工智能替换的风险。
究其缘由,起首,重点年夜学的结业生具有更强的“硬能力”。通俗高校加倍重视高档教育的职业性和利用性,偏重进步晋升学生的专业常识和技术。在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成长阶段,人力本钱理论的诠释力很强,以为黉舍教育可以经由过程传输常识和技术,进步劳动出产率,增添就业竞争力。可是在经济成长的较高阶段,制造业的手艺含量更高,对专业常识和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冲击,记忆、复述、再现等低级加工信息的能力轻易被机械所替换,具有更高专业常识和技术的学生能更好地顺应信息社会的成长要求。
其次,重点年夜学的结业生具有更强的“软能力”,具有杰出的人格特点。人格特点作为一种主要的心理特点,可视为影响个别劳动力表示的非认知能力。人格特点其实不完全由怙恃遗传先天决议,有40%~60%的部门较为不变,它还可以经由过程教育干涉干与来实现本身的有用堆集。《21世纪技术》一书的作者以为,批评性思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缔造力是21世纪人材竞争最主要的四项能力。而在这方面,重点年夜学做得更好。按照2017年全国高校结业生就业状态的查询拜访数据统计,重点年夜学的结业生在接管高档教育的进程中,在立异缔造能力、批评性思惟、复杂题目的处置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傲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增值评价。
笔者以为,人工智能在给各行各业带来便当的同时,也对小我的进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要肄业生不但要把握常识,并且需要培育基于认知能力的高阶思惟。本杰明?布鲁姆将认知范畴的教育方针分为由低到高的六个条理:记忆、理解、利用、阐发、评价、缔造。以往的高档教育知足于前几个条理,将来应上升到最高条理——缔造。固然人工智能手艺可以复制各类行动,用极快的速度履行使命,但立异能力、注重力、包涵力、自傲心等都是代表小我综合本质的人格特点,这些方面都难以被人工智能所替换,小我的人格特点属于“软能力”,可以成为其难以替换的怪异上风。
高校若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冲击
我国在2018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成长计划》中指出,要求推动“新工科”扶植,正视人工智能与计较机、节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会,构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育新模式,到2020年扶植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点专业、成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间。
本年3月,教育部发布《2018年度通俗高档黉舍本科专业存案和审批成果》,上海交通年夜学、同济年夜学、南京年夜学等35所高校取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扶植资历,人工智能专业在2019年经由过程“主动化类”年夜类专业招生,授与工学学位。
另外,教育部发布的名单中还有20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年夜数据手艺”专业,101所高校获批“机械人工程”专业,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手艺”专业,25所高校获批“年夜数据办理与利用”专业,25所黉舍获批“收集空间平安”专业,14所黉舍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因而可知,很多高校已起头筹建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正视人工智强人才的培育,尽力鞭策人工智能的学科扶植。
笔者以为,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起首,人工智能的“成长效应”表示为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手艺办事业的直接影响,该行业已成为我国均匀收进最高的行业,就业机遇将延续增添;其次,人工智能的“缔造效应”表示为对某些行业的间接影响。基于熊彼特的内生增加模子,人工智能可以或许进步单元出产报答,利润的进步会促使企业扩年夜出产范围,从而增添就业需求。不但如斯,主动化还会缔造出一些劳动更具有比力上风的新岗亭;第三,人工智能的“低替换效应”对相干行业就业范围的影响不年夜。好比,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其从业职员中高校结业生的占比很年夜,而这些行业也是高校结业生喜好就业的行业,人工智能的成长不会削减这些行业的就业需求;第四,人工智能的“高替换效应”对相干行业就业范围的影响很年夜,这些行业的就业范围将明显萎缩。
高校要若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冲击?笔者建议,起首,应当成立健全学科专业的动态调剂机制,按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转变,响应地削减人工智能就业替换率高的专业招生数目;其次,要进步教育讲授质量,不但要培育学生的专业常识和技术,同时要指导学生构成杰出的人格特点,加强对高技术岗亭的顺应能力,进步就业竞争力;另外,高技术人材的培育当然主要,但还要不竭完美就业办事系统,进步人材与市场的需求匹配度。分歧专业布景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表示存在差别,只有不竭完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收集,健全办事系统,才能进步专业人材的就业效力,将分歧专业人材匹配到所需要的岗亭,晋升社会的整体运作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