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平米的房子
起早贪黑时
别人已经拥有了
独一无二的
农村小别院
一家人坐在老旧门板
改造的餐桌前吃饭
他们一家都是喜爱素食
平日里吃的很是清淡
低盐低油不加味精
这间玻璃屋子是新建的
他就是想要一间
能看天接地的屋子
余晖洒进院子
把白色小楼一层
客厅的墙面照得透亮
整栋房子都泛着一层金光
儿子读起书来非常安静
在这样的小屋里陪儿子看书
陪他长大
是他们期望的生活
美好不一定要在城市
在郊外,在农村
只要你用心
就有一番风景
“我们给孩子建个花园吧!”
2016年
儿子小野1岁半的时候
韩远辉向妻子道出了
心中盘算了两年的想法
“回到我们自己心中最想做的事
让小时候的记忆能慢慢呈现
是我们必须给孩子做的事情”
韩远辉是70后
从小在农村长大
作为摄影师
他很早就在大城市里
安了家、买了房
随着孩子出生
他脑海里经常浮现出
小时候的生活片段
山野间的树梢常长
传来打谷鸟的叫声
夏天在清澈凉爽的溪水里
游泳抓鱼可以玩上一整天
夜里有月亮的时候
老屋四周一片朦胧
洁白的月光中
他和伙伴在房前院坝追萤火虫玩
萤火虫肚子里发出的
萤绿色光神秘又惊喜
8岁的时候
他从山村来到成都姑妈家读书
有一天
姑妈带他去一位
八十多岁的王婆婆家做客
王婆婆是17中退休的老师
一头银发
她门前有个小花园
栽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
几十年过去了
韩远辉已记不清
当初的园子里到底种了哪些花草
也记不清王婆婆的容貌
但那个小小的花园
一直留在他的心里
听到丈夫的想法
梅梅又惊又喜
义无反顾地支持丈夫
寻找梦中的那个院子
幸福有时候很简单
夫妻俩跑遍了成都二圈层
行程上千公里
探访了郫县安德、友爱村、新津
龙泉等大小几十栋农家小院
没有中意的
今年初
距离成都三环路
仅几公里的一座农家院子
与他们不期而遇
院子的主人
是在这里住了40年的老两口
屋子不大,有些老旧
上下两层100多平方米
但院子前后的200多平方米
空地很打动他们
“我们当即和屋主签了10年的租约!”
4万多一年的租金
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想想
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造整个院子
他们觉得一切又是值得的
接下来的4个月
夫妻俩天天泡在这里
他们既是房主也是装修工人
院子在他们的手里一点点
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拆掉原本老旧狭小的木窗
10余种
为了方便儿子亲密接触它们
韩远辉特意在花园中间
铺了条宽宽的石板路
这条精致平整的石板路
是他亲手铺设的
“看似简单,其实真的很难”
为了铺得满意
他返工了好几次
既要精致美观
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
还要考虑儿子滑踏板车的顺溜
这里的每块重达百斤以上的石板
都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入住小院才几天
儿子小野就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真没想到他一下就变得更独立
更外向了
连吃饭都能自己搞定了”
这让夫妻俩很是欣慰
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农家小院
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
被鸟鸣唤醒
午后,一把藤椅
摇进美妙的梦境
傍晚,沉醉清风的微醺
渐等星辰亮起
多少人渴望这样归园田居的生活
可是又有多少人因繁忙的
生活妥协
而韩远辉夫妇做到了
在百草园中过得诗情画意
换成宽大透亮的落地钢窗
打掉老套的门洞
变身成精致的圆弧拱门
重新给外墙涂上肌理感
十足的白色涂料
灰暗小楼顿时变得洋气十足
“最大的困难是院子里没有泥土
原来的院坝都给铺上了泥”
为了实现给孩子建花园的梦想
夫妻俩硬是把门前屋后的
2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
全部敲碎运走
重新填了几吨泥土
1800多根竹片给小院围起的
70多米长篱笆墙
也是韩远辉自己搭建的
“节约了几千元的工钱不说
我还成功减肥10多斤”
看着自己的成就
夫妻俩很是得意
院子雏形初现
夫妻俩就忙着给它
张罗各种植物来装点
按韩远辉的说法
院子就是要高低错落处处是景
每季每景各不同
“花草的搭配
前后高矮各自习性
包括今后生长的方式
都在我的考虑范围”
为了实现这些苛刻的要求
夫妻俩买花买草跑了几十趟
最远的一次
驱车120公里就为买一种草
“花草其实还要看缘分
有的花草有时跑几趟
都不一定能找到”
院子角落里有株巨大的龙舌兰
是这里一位村民转让给韩远辉的
当时光抬进门就找了4个人帮忙
如今
小院里已经种满了超过百种植物
绿意盎然
抬头望去处处是景
这里光草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