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村落、美观别致的花园、窗明几净的农户房屋、绿草如茵的街巷庭院……11月13日上午,“全国融媒体商丘行”采访团来到了永城市苗桥镇,刚下车就被这里的农家风情给吸引了。
昔日破旧村庄脱胎换骨焕发新容颜
采访团首先参观了该镇的人民公园广场,该公园占地130亩,其中水域面积26000平方米,是一座集园林秀色、休闲观光、教育文化、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便民性、多功能的综合性公园。在冬日的朝霞照射下,树木、花草洋溢着勃勃生机。村民们或三三两两休闲散步,或在打球锻炼,还有孩童在玩耍嬉闹。
据悉,苗桥镇曾是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脱胎换骨焕发出独具魅力的乡村容颜。采访团发现,园内建筑物及景点设计新颖、造型别致,除有廉政、文化、党建等多个板块外,还有两个娱乐区。其中一个娱乐区为垂钓池塘,冬日微风拂面,池水波澜,村民在此静静垂钓,人与自然动静相宜。
从人民公园出发,顺着清澈欢腾的小曹沟行走,采访团很快就到了苗桥镇新庄村、高楼村。宽阔平坦的马路、彩绘栩栩如生的展览墙、蓝天白云衬托下漂亮而温馨的农家小院……谁能想到,这里也曾是采煤塌陷区,村景容貌被破坏殆尽。“公园、绿地、水系、健身器材,样样具备。我们村不比城市差。”张庄村村民张明实正在小广场锻炼身体,提起巨大变化,他滔滔不绝,“以前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在整洁温馨,非常宜居舒适。”
据悉,苗桥镇主打生态宜居这张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经过整治,小曹沟水波荡漾,村道两旁绿化成茵,房屋鳞次栉比,农家小院整洁温馨,家家户户通过植树种花美化自家门面,还打造了花园式蔬果园,既有“颜值”,又有经济效益。从高楼村到水寨村,从张楼村到新庄村,道路干净平坦,随处可见分类垃圾桶,生态廊道垂柳吐翠,美景次第入眼。
用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 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
近年来,苗桥镇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做实民生,坚持人居环境整治先行,将农村生态资源综合利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当采访团走进高楼村时,苗桥镇张庄村村民黄思钦老人正在自己家的小独院内摆弄种植的蔬菜。小院内干净清爽、温馨雅致。虽然年龄偏大,但黄思钦收入不愁,他和老伴在镇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上班,加上土地流转租金等,年收入在一万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我们每天早上6点上班,清扫路面,确保道路干净整洁,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样获得公益岗位的村民丁怀民告诉采访团,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还能有收入,工作也不累,他很满足现状。
要想农民富,农业必须强。该镇依托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共流转土地2万余亩,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同时,因塌陷区较多,苗桥镇巧用资源,共有水产养殖面积7600余亩,从事水产养殖的有70余户,龙虾、螃蟹等特色水产年产量达7500吨,产值达1.2亿元以上,农民就地工人化,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一处鱼塘旁,工人们将鱼食倒入自动喂食机中没一会儿,翻滚着浪花的鱼群就围了过来,争相抢食。采访团成员纷纷举起相机留下生动画面。
苗桥镇党委书记蒋建告诉采访团,该镇因地制宜,化劣势为优势,巧做“水文章”,鼓励村民承包土地建鱼塘,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搞活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除了特色水产养殖,苗桥镇还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特色种植业等,并且随着投资亿元以上的浩润塑料项目、投资1.5亿元的氧化钙项目的落地投产,该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