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从大学生村官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关键在于“走心”
图为曹亮(右一)入户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情况。王建保摄
中新网阿拉善11月14日电 题:“80后”小伙从大学生村官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关键在于“走心”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和老百姓打交道是个‘细致活’,得走近才能行,政策要讲明白,情况要问明白,有时候多跑几趟,用心做就好做了。”14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巴润霍德嘎查(嘎查相当于村)驻村第一书记曹亮如是说道。
“80后”的曹亮皮肤黝黑、身材结实。2009年,曹亮作为大学生村官来到阿左旗塔塔水嘎查。塔塔水嘎查是一个从贺兰山腹地搬迁至农区的嘎查,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售农副产品、外出务工和跑运输。
图为曹亮获“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称号。折占平 摄
2011年,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嘎查新建了100座日光温室大棚,但因缺乏技术、经验,农户们并不买账。看着好好的大棚就这样搁置,曹亮急在心头,他一次次请专家来传经送宝、讲授方法,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讲政策。“从种苗、通风、遮阳到施肥、降温,我自己先学会,然后再教他们。”曹亮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4月,温室种植喜获丰收,大棚里鲜花姹紫嫣红,瓜果香甜可口,村民收获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第一桶金。村民有了收益,曹亮的劲头更足了。他不仅研制了温室卷帘机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远程监控,还带着村民发展休闲采摘,开办农家乐,盘活庭院经济。
几年间,温棚里沙葱长得郁郁葱葱,吊瓜也不再论斤卖,而是装成箱变成了特色商品。
谈起当初试种温棚吊瓜的经历,种植户王建保说:“要不是曹亮的坚持,嘎查怎么也不会有这样的发展和转变。”
图为曹亮为村民讲解自动化设备操作流程。王雪兰 摄
如今,塔塔水嘎查人居环境、自然生态和产业发展得到大幅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富裕村庄。
2017年,曹亮被派到巴润霍德嘎查任驻村第一书记。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有贫困户25户69人,地处地下水超采区,嘎查集体经济捉襟见肘,环境治理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曹亮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扣响了这25户人家的大门,逐户对致贫原因、房屋饮水安全、收入情况、扶贫档案进行核实登记。新建水窑,机电井翻修,没有垃圾池、晒场基础设施差、扶持项目和资金管理混乱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大事。”曹亮说。
随着对村里情况的渐渐明朗,曹亮将目光锁定在既能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又能帮助农牧民增收增益的节水农业。他推动将嘎查集体4500余亩土地流转给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改变以往种土豆、种玉米的传统农业模式,种起了黄芪。
“药材产出后,品质好、价格优,当年就实现了农牧民人均增收47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地下水超采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曹亮说。
嘎查有18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因为没有合适的产业项目,这笔钱一直滞留。曹亮和嘎查“两委”讨论后将扶贫资金用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上。另外,他组织贫困户、农牧民参加生产技能培训,通过从事农业种植和第三产业提高了收入,带动群众增收的希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巴润霍德嘎查,25户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而曹亮也获得阿左旗优秀大学生村官、阿左旗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等多项荣誉。
“用真心化解民忧,争做老百姓的自己人、贴心人,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才能收获村民的点赞。”曹亮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