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体育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媒体:没啥问题,唯成绩论才有问题)
杭州一所中学里,一名年轻的体育老师主动申请当了班主任,结果接手新班级的时候,遭遇了家长的全面质疑,甚至还引起了隔壁学校家长群的讨论,有家长甚至问出了“学校没老师了?”和“成绩能好吗?”这样的话。
苏老师主动申请当班主任
理论上来讲,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没有任何问题。班主任本来就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等各方面的职位,重要的是管理班级、协调班级工作的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关心,和这位老师任教的科目本身没有任何关系。这位引起热议的体育老师,积极性很强,开学前的暑假就到所有班级学生家里做了家访,而且就像她自己说的,本身教学任务没有主科老师重,有更多时间管理班级以及和孩子们沟通,还足够年轻和孩子们谈得来。从班主任本职工作的角度来讲,她不仅没有家长担心的“不靠谱”,反而更像是“别人家的老师”。
家长群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忧心忡忡
即便如此,很多家长们还是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忧心忡忡,无非绕不过“成绩”二字。在“炸掉”的家长群里,就有“体育老师懂数学英语吗?咋辅导啊”的质问,可是,班主任为什么要辅导孩子功课?这根本就不是班主任的职能范围啊。这就说明,家长们担心的不是体育老师能不能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而是能不能带来他们所期待的额外收益——学生的成绩提升。他们默认某一主科的老师任班主任,就能在这个科目上给班级学生作额外的辅导,甚至教在其他班没教的内容,给自己的班级类似于“内幕交易”的特殊待遇。而体育和他们所期待的成绩并不挂钩,因为它不属于中考和高考的主要科目。
认为体育老师当不好班主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直以来外界对体育老师的刻板印象,或者更确切来讲,是对所有所谓非主科老师的变相歧视。质疑体育老师的人,也在问“难道以后音乐老师也要做班主任吗?”体育老师、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怎么就不能当班主任呢?这样的变相歧视不仅存在于这一个话题中,还反映在中学校园里的普遍日常。例如,高三学生的体育课和音乐课,往往会变成数学课和英语课,这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潜规则”。甚至,语数英叫“主科”,体育、音乐、美术叫“辅科”,这个称谓本身就有变相歧视的意味。而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也会被部分家长解读为学校对这个班级不重视。
网友意见存在较大的分歧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体育老师能不能当好班主任,而在于家长们为什么会担心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这是根深蒂固的唯成绩论造成的本能反应。看待班主任,不能只有应试的唯一角度,看待孩子,也不该眼里只有成绩。在中学这个成长的重要阶段,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对于日后的思辨能力、同理心、沟通协作的能力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夸张地说,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度过什么样的青春期是息息相关的。从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讲,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理解、支持与正确的引导,比教他们做题更重要。退一步讲,成绩的提升本来就是个综合结果,有谈得来还有耐心的体育老师做班主任,孩子的成绩说不定还更好了。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没毛病,有问题的是唯成绩论的教育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教育生态的腐蚀。也许只有等到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新闻的那一天,这个问题才算得到真正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