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以下简称“五种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提升“五种能力”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估值提升的基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内涵丰富,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除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还需要在完善估值定价模型、塑造公开透明环境、提升估值有效性、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方面持续发力。
企业自身质量
是估值的关键基础
自去年11月份易会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之后,市场关注度逐渐提升。今年1月份,证监会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在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看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是结合中国实际建立更加适用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并提升长期以来被低估的国企估值。
要强调的是,估值的提升,并非资金的简单拉升炒作,而是要建立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去年4月份,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首次提出“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2022年11月份,证监会印发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从优化制度规则体系、聚焦公司治理深层次问题、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优化上市公司整体结构等方面做出安排。
“企业自身质量是估值的关键基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南方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茅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能够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估值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资源分配和价值评估功能,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是A股市场的一项系统工程
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要完善估值定价模型,塑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生态,培育一批坚守价值投资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DCF、FCFF、EVA等传统的主流估值方法以理性投资者为前提,以公司股东利润为唯一核心,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李湛表示,要在政策端结合实际直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引导估值回归,全面挖掘和提升央国企的内在价值。
加强监管,从严惩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塑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市场估值更加有效。“加大对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处罚力度,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避免暗箱操作、大面积减持和质押行为等,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要让投资者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提高对股东的回报,才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记者表示。
完善估值体系,亦不能忽视投资端的力量。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主要资金力量,茅炜表示,推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培养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助力探索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估值定价体系,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9月份以来,中证指数公司发布多条央企指数,今年以来,相关ETF产品陆续获批。目前,首批3只央企股东回报ETF、1只央企红利ETF成功发行上市。另外,3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于5月30日获批,即将发行。
新央国企
推动企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以三大运营商、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估值迅速提升。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11日,表征国资央企整体的国新央企综指上涨6.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2.1个百分点。
谈及当前国企估值,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未来国企估值仍有修复空间。
据Wind资讯统计,中字头央企指数当前PB和PE分别为1.20倍、11.36倍,较年初(0.95倍PB、8.48倍PE)分别修复达26.32%和33.96%,但仍位于相对较低位置。
谈及后续国企估值的修复空间,茅炜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大量新央国企的出现也将显著改善国企基本面。此外,央企系列指数基金产品不断获批,将持续带来增量资金。
目前,部分中字头企业的估值已处合理水平,后续提升需依靠进一步改革推动基本面向好。李湛表示,伴随着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建设,央国企有望在核心竞争力、自身成长性和治理机制等层面进一步优化,延续估值修复行情,并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外资资管机构亦看好国企估值修复。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股市年中展望里表示,看好被低估的优质国有企业,以获得更好的运营和可持续的估值上行空间。国企改革是中国股权领域多年可行的投资主题,在净资产收益率和估值提升的帮助下,可能导致中国投资结构性改善。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