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世鹏 裴利瑞
从试点转常规,基金投顾市场迎来重要里程碑。
6月9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指出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已基本具备转常规条件,并从加强对投资环节的规范、强化对“顾问”服务的监管、补齐新问题监管短板等三大维度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转向常规化发展。
自2019年10月试点启动以来,基金投顾实现了从0到1的重要突破,如今正式迈入从1到N的进阶。在投顾机构和业内人士看来,本次《意见稿》是我国基金投顾加速迈向买方时代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它强调了基金投顾业务“服务”的本质,将有力改变行业“重投轻顾”的现状,培育财富管理市场中的专业买方中介力量。
三大维度推动试点转常规
具体来看,《意见稿》全文共40条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
一是加强对投资环节的规范。《意见稿》沿用了试点期间对“投资”活动的规范原则,加强对投资环节的监管,进一步明确对管理型业务的管控,优化投资分散度等监管要求。
二是强化对“顾问”服务的监管。《意见稿》引导行业坚守“顾问”服务本源,持续丰富服务内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和服务匹配管理,规范宣传推介行为,强化信义义务落实和利益冲突防范。其中,《意见稿》着重强调在了解客户情况前,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策略,在实施匹配前,不得展示历史业绩;仅能展示过往1年以上的整体业绩,还需同时披露波动率、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投顾考核激励不能和交易佣金挂钩等。
三是针对新问题、新情况补齐监管短板,促进业务合规有序开展。例如,《意见稿》加强对投资顾问机构之间及投资顾问与基金销售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展业的规范管理,明确对投资顾问机构配置公募基金之外的其他产品的规范性要求,豁免基金经理以外的基金从业人员投资本公司基金时锁定期的要求等。
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投顾业务负责人李骁认为,《意见稿》从诸多方面重新理清了投顾发展中遇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几年行业在投顾的创新方面做过很多探索,如涉及收费模式、封闭期等内容,这次的征求意见稿基本都纳入进来了,为投顾业务将来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个人养老业务推出的时候,行业就积极呼吁应该引入并发挥基金投顾的力量,这次的征求意见稿对这点进行了明确,给基金投顾未来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空间。”李骁表示。
嘉实财富总经理陶荣辉指出,相对试点办法,《意见稿》突出了账户思维、买方视角、需求导向和服务定位,贴近基金投顾业务的实际,契合客户的真实需求,对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和回报、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意义重大,必将有效推动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强调基金投顾“服务”本质
《意见稿》亮点频出,不仅从“投”和“顾”两大角度明确了基金投顾业务的具体规范,而且针对新业态补齐了监管短板。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围绕部分机构“重投轻顾”和服务存在“产品化”倾向等问题,全面加强了对“顾”的要求,强调了基金投顾业务“服务”的本质。
盈米基金CEO肖雯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导行业坚守顾问服务的本源,从客户立场出发,是《意见稿》的总体思想之一。《意见稿》要求,基金投顾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应该遵循信义义务,意味着投顾机构需要能够持续从客户立场出发,持续为客户创造最佳利益,这与传统销售只需要承担适当性义务有着本质差异。
比如,在投前部分,《意见稿》重点提到基金投顾机构必须全面了解客户情况之后,为客户提供资金规划、资产配置等投资规划方案,这是投顾非常重要的服务流程,一旦被忽略,就容易陷入卖产品的老路径。
再如,投中与投后环节方面,《意见稿》要求投顾机构持续关注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监测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内容与客户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程度,这是对投顾持续服务、动态服务的重要要求;此外,要求投顾机构在服务过程积极开展投教业务也与行业“三分投七分顾”的认知密切相关。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指出,《意见稿》也为基金投顾未来的投资范围和服务领域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例如《意见稿》中提到的服务居民养老金融需求、鼓励将资金规划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纳入服务范围等,都是监管在积极引导机构探索更多服务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陶荣辉也强调,本次征求意见稿特别强化了对“顾问”角色的定位和“顾问”服务的规范指引,突出了回归基金投顾的“服务”本源,扭转了投资顾问服务“产品化”倾向,明确了投顾机构可开展资金规划、投资规划、养老理财规划等规划类服务,拓宽了投顾服务的边界,买方投顾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三年试点的成果与难点
《意见稿》的推出,是我国基金投顾业务三年试点经验的成果总结和补充。三年来,基金投顾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试点数量持续扩容、机构类型不断丰富、客户群体愈加壮大、策略服务升级迭代,截至2023年3月底,共有约60家机构纳入投顾试点,服务资产规模1464亿元,客户总数524万户。
但在三年试点的过程中,各家机构也在业务开展中遇到了一些难点痛点,我国基金投顾业务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常态化发展刚刚起步,从“1到N”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我国投顾牌照覆盖资产和机构类别有限,基金投顾资格有待进一步扩容。他认为,不同类型机构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业务发展优势,基金投顾资格扩容有利于通过差异化客户定位和业务服务,满足多元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有助于行业构建多层次的客户服务体系,激发行业竞争活力。
某第三方平台业务总监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他在近期亲自接触了多家投顾管理人,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了基金投顾的最新业态。他认为,基金投顾业务经过三年试点后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但仍然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是基金公司的投顾业务多为产品销售服务,投顾团队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投顾主理人不是投资出身,而是电商销售转型,投顾团队也多依附在电商部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电商部门多以自家产品销量增长为前提,而真正的投顾业务却应以全市场配置为前提,电商和投顾天然存在利益冲突。
二是投顾策略和服务的多样化不够,离市场和投资者较远。他认为,目前投顾策略相对单一,基本以债券型投顾为主,权益型投顾不多,这也和权益市场行情表现不佳有关,但在市场低点时,恰恰也需要基金投顾发挥“顾”的作用,帮助投资者低位布局权益市场。
李骁也表示,试点期间有一些操作层面客户体验的问题,监管部门也意识到“重投轻顾”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这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元、通俗易懂、广泛触达的投资者教育体系,持续加强基金投顾服务体系建设。
机构人士积极建言献策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基金投顾承载着改善投资者回报、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推动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期望。面对新鲜出炉的《意见稿》,多位机构人士也为基金投顾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袁雨来建议,基金投顾的相关法规体系可以考虑增加客户角度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相关内容,因为该行业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客户利益优先,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而客户是最重要的业务主体。
“客户是基金投顾服务的核心体验者和利益感受方,他们会比任何人都更真切感受各种服务带来的差异。也正因如此,买方投顾的出发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等都需要立足于客户,建议加强从客户角度的评价机制,甚至引入客户参与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只有多倾听客户声音,才能彻底将基金投顾业务直接作用于客户。”袁雨来表示。
李骁表示,基金投顾业务符合居民财富管理转型的大方向,可以根据未来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持续优化,对此他建议:一是通过监管考核加分等形式,鼓励金融机构在基金投顾业务上加大投入力度;二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居民养老理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建议加快出台基金投顾业务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实践规范。
华夏财富也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一是基金投顾的信息披露应该更充分一些,这有利于投资者对投顾服务有更清晰的了解,选择投顾服务也更有底;二是建立个性化的投顾服务体系,目前的投顾服务偏向标准化,无法很好地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三是建立有效的投顾服务人员激励机制,这要和“基金赚钱,基民也赚钱”的大目标一致,让投顾服务人员的着力方向以实现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相信在监管的指引下,基金投顾将发展成为财富管理市场中的专业买方中介力量,并最终为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窦玉明表示。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