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换挡期,想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新的角度寻找增长点。从增长经济学看,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增长依靠人口红利和吸引外资带来持续性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同时通过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制度创新和引入西方技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000年以来,通过出口形成的原始资本积累,通过房地产与基建货币化,实现流动性沉淀和经济内部的信用扩张,国内资本逐步替代国外资本带来新的增量。
当前我国的人均资本、人均劳动产出虽然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劳动力质量提升和资本投入仍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重要的驱动力。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结构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调整过程中,政府通过逆周期调节可以为经济换挡磨合期提供缓冲,同时过多的逆周期调节也会过度放大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更会对资本要素配置形成较大的扭曲,不利于长期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资本回报率。因此当前增长面临的困境是,劳动力要素面临长周期拐点、海外资本要素在地缘政治和高利差环境下流入放缓,单纯依靠投入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边际回报率已难以支撑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唯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可行的道路。
在提升要素生产率方面,我国具有后发优势,劳动力仍保持绝对人数上的“工程师红利”,资本对于追求新兴事物有极高的热情和风险偏好为创新提供生长的土壤。从时代角度看,数据成为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以ChatGPT为首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成熟,数据与技术的结合将在未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在本次技术革命中,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革新的前沿,将大大受益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至新的高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的共同作用:研发投入往往周期长、风险大,对于企业投入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而市场需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允许企业通过创新获取相应的回报,同时制度需要为技术创新提供专利保护和投融资保障,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这其中,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尤其重要:金融市场能高效率的匹配投资者和企业,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允许投资者构建组合对冲风险改善投资效率,通过合理的进退机制和实时价格信号为资本源源不断的提供新投入方向并收获相应回报。
幸运的是,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为全要素生产率打开广大空间,自主创新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制度改革解放新生产力,随着创新驱动和约束释放的双重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将逐步提升,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提供增长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