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媒体吹风会,介绍相关工作推进成效。对于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现金需求高峰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密切关注现金需求变化情况,充分考虑春节期间公众使用现金习惯,科学预测现金投放总量和券别需求,在旺季现金供应前提前开展现金调拨工作,从总量和结构上充分保障现金供应。
罗锐表示,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二是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三是保障多元化支付方式的和谐发展。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促进文化传播及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预期等方面具备优势,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基础上的发展,二者要兼容共生、和谐发展。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曾志诚通报了两起拒收现金行政处罚情况:对某保险公司北京市怀柔支公司、北京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因拒绝公众使用现金购买车险,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分别对两家企业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9万元和5万元;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各处罚款1万元,已于11月底完成两起案件的行政处罚程序。
现金是最基础的支付工具,对于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罗锐介绍,尽管移动支付对现金支付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现金的需求依然旺盛。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1.02万亿元(占M2的比重为3.8%),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0.5%。
对于老年人等现金依赖较强的群体,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了解老年客户办理现金业务的问题和诉求,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预判和准备,提高现金服务前瞻性;二是针对集中存取等情形,组织做好业务咨询解释、分类引导办理等工作,提高现金业务办理效率;三是为老年人提供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提高现金服务的温度。
为提升境外来华人士现金兑换与支付便利性,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局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印发《关于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针对移动通信、餐饮住宿、公园景区、交通运输及外籍来华人士聚集地区的批发零售、文化体育场所、货币兑换点等涉外场景现金使用便捷情况开展摸底排查。截至2023年12月24日,累计摸排涉外场景商户9.8万家。此外,在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持续优化账户服务、积极开展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