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30日讯(记者 郭伟莹)12月28日,2023年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养老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机遇,为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在本次会议上发布。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在致辞中表示,养老金融大文章,是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现实国情,做出的前瞻性、重大战略部署,对增强居民金融福祉、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养老金融制度的优化和快速发展也符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养老金融的发展为金融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有望支撑资本市场,同时重塑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的业务结构。未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智库平台将与养老金融50人论坛加强合作,联动双方学术优势、平台资源、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养老金融的健康发展。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这是养老金融被首次列入中央会议,标志着养老金融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养老金融50人论坛在2015年率先提出了养老金融概念,并构建了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的概念框架。董克用教授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养老金金融的核心是完善养老金体系结构并提高基金投资效率,养老服务金融要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养老产业金融的重点是做好养老产业生态圈建设。
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顾问、人社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基本养老保险以保障参保人老年基本生活为主要功能,未来可进一步探讨费率平移、划出保障底线、激发金融创新等优化方向。第二支柱职业性养老金市场规模已超5万亿,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强制程度、供款标准、税优政策、管理模式、资金虚实等方面各不相同,很难带来长期的高收益,应以“整合为统一的职业性养老金制度”为中长期目标,进一步做实职业年金,搭建年金的转移平台,并从企业年金计划的订立和更改程序、投资决定权及投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职业性养老金计划。最后,胡会长建议抓紧最后时机,增加战略储备,并把战略储备基金支付使用规则提上日程。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应大力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对于构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同时,养老金融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存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不及预期、试点优势特征不明显以及养老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和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应积极应用创新技术,加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养老金融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避免监管真空和多头监管的问题。提高公众对养老金融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中,增加市场的活跃度和覆盖面。
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顾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演讲中表示,养老金融面临着来自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现收现付制度以及资产投资收益水平的三重压力,导致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实施效应相对较弱,建议通过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范围、加强个人养老金账户中资金支取的灵活性、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政策等方式提高其资产规模。同时,王忠民建议要把握投资的红利时期,鼓励企业寻找风险管理工具,开发新的资产类别,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促进经济资本投入,带来全社会经济的稳定与成长。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性趋势,将会导致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人口红利衰减等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潜能将相应减弱。周诚君建议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放开第三产业市场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家庭部门预期,完善养老制度和服务,有效扩大需求并提升相关领域生产率,从而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也为更好应对老龄化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都与养老金融息息相关,养老金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精算、制度设计、金融产品、金融监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会上,《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和《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共同发布。
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信安金融集团养老金融专家孙博对《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养老金金融方面,2022年我国养老金资产积累规模14.5万亿,占GDP比例12%,2030年中国养老金资产总规模约30万亿,占同期GDP的比例近20%;2022年养老金市场化运营规模8.4万亿,占积累总规模的比例为58%,2030年市场化运营规模约20万亿,占养老金积累规模的比例约70%。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将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理念,如何实现金融资产与养老服务对接是未来重点,需要在监管政策、市场参与、产品供给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在人口趋势、产业变革背景下,养老产业向银发经济全面发展,在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方面,已经由过去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主,逐步发展到政策性工具与市场化工具双轮驱动阶段,同时3-5年内以养老服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开始出现。
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张栋从养老金融素养和风险认知、养老金融参与情况及未来意愿、养老金制度认知及参与情况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的调研结果。本次调研聚焦于城镇居民的养老金融行为和养老金融偏好,探寻提高居民养老保障广度和深度的可行方法,为今后我国养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和科学的政策建议。
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以“个人养老金是养老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选择”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面临着投资发展受限、税收激励政策待优化、专业投教工作待加强、投资供需失配、运行监管风险等五大挑战,并在共同富裕视域下为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提出六项对策建议:一是更大范围激发个人养老金目标人群;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养老金政策影响力;三是优化资金运营模式;四是打通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接口;五是加强产品功能设计,实现未来收益可期;六是强化制度监管,防范信用风险。
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在发言中表示,老龄社会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养老产业是未来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养老产业快速发展10年成绩巨大,但发展时间短,仍属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养老和金融需要相互走近,相互认知,形成共识,共享发展,建议进一步开发针对养老产业特殊性的产品和服务,打破养老资产资本化阻碍,改善养老机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探索REITs等新型金融工具,为养老产业的融资提供更多渠道和选择,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演讲中提到,保险资管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与养老金资产配置和产品特性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可以考虑将保险资管产品纳入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范围或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投资组合,增强其收益性和养老属性。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发挥管理长期资金、配置长期资产、创设长期产品的专业优势,管好并促进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保险业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双重功能,把个人养老金管理、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提供、个人养老金投顾与个人养老保障、个人养老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条、全服务项目的综合性个人养老金服务体系,支持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养老金融与科技赋能、数字化的互补协同,意义重大。科技赋能养老产业是大势所趋,将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他就此提出养老科技的概念,并从健康、保险、财富和地产四个维度分享了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养老体系构成。未来,以AIGC为代表的科技与养老产业、养老金融的结合将更加深入,实现降本增效与创新发展,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