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深化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司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愈发受到法律界的关注。一些地方比如上海市还密集出台了《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法律服务业的发展。
科技赋能法治,并不是一种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非理性焦虑”产物,即一切都要与人工智能连接。法律的普遍性、公开公正性与权威性,恰对应了人工智能巨量数据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一致性等——这是科技能够赋能法治的重要原因。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众的法律素养,可以考虑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能力。比如通过利用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我们有可能将复杂的法律术语和概念转化为更通俗易懂的表述,使得法律信息和资源更加易于被公众获取和理解。这种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在改变传统法律服务的方式,使法律知识能够更加方便地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在司法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已开始显现成效。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迅速识别关键信息,辅助法官和律师进行决策,这不仅能提高司法效率,而且有助于确保决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人工智能在识别和分析法律案例中的规律与模式方面的功能,也能为发现和纠正潜在的不公平现象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在辅助立法与司法方面的一致性特点,更是为法律实践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有能力识别不同案件之间的共性,将相似案件归类,辅助创建标准化的法律实践流程,在案件分类和法律研究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整个司法系统的效率和权威性。人工智能的知识管理和更新能力,也可助力法律实践和决策,能够与最新的法律法规保持同步,而这对于快速适应变化的法律环境至关重要。
目前,法律科技已通过多种应用,提高了法律服务行业的工作效率。未来,法律科技还有望让基础法律服务变得更亲民,如此一来,人们便无需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同时,法律科技也将进一步降低法律服务的成本,使得各类法律服务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尚未达到完全替代人的程度,其目前的定位更多是辅助工具,帮助法律专业人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科技创新也伴随着风险,如数据安全问题、隐私泄露风险以及算法偏见等,这些问题也需要在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和解决。
总之,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在法治建设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期待这些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的创新,提高法律实践的效率和公正性,并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法律服务。通过科技赋能,法治建设将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