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这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并被该杂志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是由太阳爆发活动产生的最具破坏性空间天气事件之一。事件发生期间,空间中高能带电粒子会突然增强,可能对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与地球不同,火星由于缺少磁场保护且大气稀薄,其表面更易受到高能粒子及其在火星大气中生成的次级粒子的影响。研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对火星空间的影响,对未来火星探测任务中防辐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1月,我国研制的天问一号环绕器进入火星科学任务轨道,其搭载的能量粒子分析仪(MEPA)开始探测火星空间的粒子通量。2022年2月15日,MEPA观测了一个流量和能量极高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此前,美国MAVEN轨道器搭载的太阳高能粒子仪仅能探测到能量在7兆电子伏以下的质子通量。而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能够探测2—100兆电子伏的质子通量,极大地扩充了火星空间高能质子的能量监测范围,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研究团队使用多个探测器数据来构建相关质子能谱,通过对能谱进行拟合,得到了此次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在火星空间1—1000兆电子伏能量范围内的完整质子能谱。他们利用这一完整能谱计算了这一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在火星轨道和火星表面引发的辐射剂量,得到的结果与轨道和表面实际测量值定量相符。这一结果验证了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数据的可靠性和火星辐射传输模型的精准性。(记者 颉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