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万千学子都已交出自己的考卷开始准备填报志愿,而新的一轮高三备考即将开始。有道精品课名师团队带来各科试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预估考试结果,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游刃有余。同时,基于今年的试题,做出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的预测,为“新高三”学子在接下来的高考复习中提供依据。
语文作文——有道精品课语文名师董腾
第一, 综合参考各省题目
在董腾老师的考前作文大预测课程中,曾经反复强调的一个事实:新课标语文的作文题目有两大类:
1、给你一堆社会时事,归纳共性,考查社会变迁(参见2018年新课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给你一个事件、故事、漫画让你从中找出观点。(参加2018年新课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虽然从17、18年的高考来看,都是新课标1采用第一种题型,新课标2采用第二种题型,但考前我曾跟有道精品课的同学们不断强调过,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这两套卷题目类型是很有可能互换的,所以应当尽量全面的准备。今年的高考题目果然如此。
第一, 不是准备热点,而是准备核心主题。
很多同学都希望靠着押题来改变考试结果,但其实只要摸好各类题型的规律,再对近期的时事热点有一定了解,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基本都能够胸有成竹。
譬如我在2017年提示大家的热点:高考恢复40周年、高铁、一带一路
2018年为大家着重讲解的:改革开放40周年、汶川地震10周年、首批00后参加高考
2019考试前强调过的:五四百年、建国70年、青年责任等热门话题
在这几年的高考当中全都出现了。
其实押中热点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课上反复讲到的高考语文常考主题:面对困难、责任、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社会变迁、物的审美、人与人的情感,这些都被考到了。这才是文章核心的论点。掌握核心论点,并且提前准备,才能够写出高分作文。
第三、2019语文作文题目分析
■ 2019新课标一
(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山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董腾老师分析】
千万不要全篇只喊劳动最光荣,我爱劳动,我们要劳动这种。这是最普遍的写法。这就好像2018年新课标2,全篇写“造飞机”是一样的。
你的切入点可以是:
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动是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传统美德,再列举多个传统。
2、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社会发展的走与停,不能一味依赖科技,要保持优良品质。
3、坚守责任——(参见我们考前点题班讲过的2010新课标1卷)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都什么年代了,有人工智能还劳动?都什么年代了,有工人还自己劳动?
■ 2019课标二
(黑龙江、吉林、辽宁、海南、宁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重庆、陕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董腾老师分析】
和2018年新课标1形式几乎一致。切入社会进步,但要居安思危或当代青年责任都没有任何问题。
在高考之前我们的考前点题班上,我也给出了大家一个原创的题目,包括穿越百年回去演讲这个形式,完全一致。
■ 2019新课标三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董腾老师分析】
要先找到主体,主体是学生,那么论点是告诉学生们,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呢?
1、 勿忘师恩,师生情。这和我们讲过的亲情友情写人的文章是一类的。
2、 责任传承,老师培育青年,青年用知识奉献祖国。
■ 2019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董腾老师分析】
第一个题目,导语明确指出,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切入。非常鲜明属于我们上课讲过的社会变迁主题,可以写传统文化,但要落脚在传统文化屡经磨难,经久不衰这个“韧性”的点。
第二个题目,和新课标2卷一样,社会变迁主题,要以某种色彩为切入点。落脚点可以在反思传统,也可以在当代青年责任。
■ 2019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 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董腾老师分析】
从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到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学者黄大年,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国家都有着相同的情感,也都有着将自己这个小我,融入祖国这个大我的爱国思想。结合当代青年责任比较简单。
■ 2019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董腾老师分析】
倾听读者的声音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非常典型的符合我们上课讲的“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主题,这个主题有许多优秀例文大家可以学习。
■ 2019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董腾老师分析】
江苏卷题目带劲。但从“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句话,可以看出立意。
1、 和谐包容,和2018年天津卷“器”相似。
2、 听取他人意见,结合“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这个主题。
3、 生活中有光明也有阴影,但这些都构成了生活的美。结合“写物”的例文。
■ 2019上海卷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董腾老师分析】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情调,才能了解“中国味”,非常鲜明的,听取了他人的意见,才能让自己更好,完美对应我们上课讲的“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这个主题。
以上2019高考语文作文整体水平稳健,保持了一直以来的风格,预计2020会有大变化。
数学——有道精品课数学名师郭化楠
2019年的高考数学题,从总体上来看,命题风格为稳中求变,试卷着重在必备知识、数学思想,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传统文化作出了相应的考察。个别题目由于字面信息比较大,即文字语言的叙述量比较大,内容也比较的丰富,显得有一些困难。但是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我们常见的类型。虽然不同的考生对于试卷的反映不同,但从客观专业的角度出发,今年试题的难度与前两年一脉相承,很稳定。
试卷特点
第一、重视基础:每一年,基本题型,基础技能都属于必考,而且考察的力度比较大。不论是选填题还是解答题,都非常看重这两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就今年的考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章内容,基本上都有所涉及,比如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导数,这几大版块依然是考查的核心地带。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乙卷理科的第7题,直接考察了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甲卷理科第10题,考察了三角函数的公式计算,以及丙卷理科的第4题,为我们常见的二项式定理指定项系数的考察。可见,考察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双基的落实,这一点在今年的考试题目中体现得非常的明显。
第二、综合性: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除了考察双基以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要考察综合性内容。比如说甲卷理科第14题,指、对数运算结合着函数之奇偶性;乙卷的第11题,在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于函数图像深刻的考察,包含着奇偶性、单调性、零点以及最值问题等。其实历年来,考题对于综合性的考察方向还是有它的一定规则的。立体几何,它经常会与平面几何结合在一起;解析几何,会与平面向量,以及函数的最值问题放在一起考察。概率统计,和排列组合放在一起考察。考导数,少不了函数、不等式的身影。那至于数列,本来就是函数的一部分,在考查数列,往往也是和函数、不等式结合。这些都是高考综合性问题考察的方向。
第三、应用性:学数学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听到考察应用性,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概率统计,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其他方向也有这个特点的考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今年的乙卷和甲卷的第4题,同学们看过之后,都直呼有一种走错考场的感觉,结合着物理学背景、美学常识的大美数学题,让我们眼前一亮。
第四、文化性:这些年我们国家都在提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它有这么几种考法,一来就是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名题中,经过加工作为考题。还有一种考法,通过加大我们的阅读量,通过阅读理解实现文化的传承。今年的概率统计解答题在乙卷的位置,让很多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文字信息量确实不低。另外乙卷的第6题的周易文化,甲卷的第16题之金石文化,丙卷的第3题依托于中国古典文学之四大名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背后那浓浓的文化韵味。
备考建议
第一、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轮复习的定位要清晰,适当的关注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要丢三落四。在学校,跟上老师的节奏走。我把它称之为“被动复习”,那除此之外,也应该有一定的主动性。对于自己比较薄弱的版块就需要借助外力提升自己的复习成效,毕竟时间有限,学科又这么多,不尽快把那层窗户纸捅破,很难走上高考复习的快速路。
另外,同学们应该认真看考试大纲。对照考试大纲,不要“自我”复习,注意不是自主,说的是自我,这是不折不扣的贬义,这是一种想当然的状态。在考试大纲中,你还能清楚哪些是重点、核心的内容。哪些是了解就好的,哪些是理解才可以,更有哪些是到掌握的级别,你自己心里得有数。核心的内容,加大气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复习,这是科学的。
第二、注重数学思想。
分类与整合、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特殊与一般思想,这七大数学思想,我在课上把它们亲切地称为高中数学的“七龙珠”,而你要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做好战略储备。大家学了数学那么多年,你扪心自问,这七大数学思想,都掌握下来了吗?咱退一步说,你都知道么?知道了的话在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吗?应用得够熟练么?能做到驾轻就熟吗?我们的做题是凭经验,凭借着类似于初中式的解题套路、模版,较为僵化式的解题?还是靠着思想、意识去突破转化呢?这些都值得深思。
第三、做好题、好做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题”是中学阶段“数学问题”的主要形式。数学学习离不开“题”,然而题中有乾坤,题中有日月,如何实现“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境界,从茫茫题海中选出好题,这绝非一日之功。每个题目的目的性必然是有差异的,有的题目做多了,说一句危言耸听的话,人会变笨,而且会更讨厌数学。那好题的范围除了大家的共识,历年高考真题以外,各个地方优秀模考试题,也要我们重视起来。
英语——有道精品课英语名师李辉
阅读方面,以全国I卷为例,文章选材新颖时尚,难易分布合理,内容积极向上,充满人文关怀和科技感。四篇文章分别考察了暑假招工启示(应用文)、老师鼓励小男孩登台演讲(记叙文)、人工智能键盘(说明文)、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社科文)等话题。每篇文章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如果考前专门进行过“抓主题”的训练,四篇文章并不难看懂。虽然个别文章较长,但如果考生懂得如何在文章中识别有效信息、避免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也能很快找到答案。李辉曾说,阅读的命题趋势是“新”,记叙文考新故事、说明文考新东西、议论文考新观点、应用文考新形式。只有学会理解新信息,才算真正掌握阅读能力。
完型填空方面,一卷考到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污染问题,二卷考察了主人公和一条流浪狗之间的感人故事。尽管文章略有难度,但是每道题目都符合典型的命题规律,包括局部话题一致、转折关系、复现关系、主谓动宾搭配等。这就告诉我们,完型填空的命题趋势依然是“合理”——进一步减少模棱两可,更多在字里行间设计线索。相比阅读理解,其实完型填空才真正考察了学生的精读能力。想要20道题目全做对,整篇文章一字一句都不能丢掉。因此,完型填空才是高分学员必争的高地。
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方面,今年的考点相当中规中矩。继续以“实用”为趋势,语法学家稍有争议的东西一律不考,英美百姓日常使用的东西纷纷现身。事实上,无论是语法填空还是短文改错,都有固定的“考点”。高考为了保证“知识覆盖面”,每个语法考点最多考1~2个,所以你永远不会看见一篇语法填空考了满篇的定语从句,也不会看到一篇短文改错通篇只考非谓语动词。高考语法的考点,16字就概括完了,那就是:“名动形副、介连冠代、并列逻辑、固定搭配。”每个考点背后有哪些分支、哪些变形,都是固定的。比如,经常有学生抱怨短文改错看不出错在哪里,其实只要先改完一遍之后,默念16字口诀,看看还有哪个考点没出现,然后只要盯住未改出错误的句子、刻意找这几个考点就行了。学生里常有一节课把短文改错从只能改出三四个提高到轻松改出八九个的,靠的就是这套方法。
英语作文是很多老师和同学关注的题型,同时也是最容易准备的题型。在今年的高考中,全国一卷考察了申请信,全国二卷考察了告知信,全国三卷考察了邀请信,都属于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全国卷英语作文在过去十年间,除两次特殊情况外,考的全是书信。(两次特殊情况,一次考了提纲作文,一次考了通知,前者像极了告知信,后者像极了邀请信,只要去掉书信开头结尾的特殊格式就行了。)而所考书信无非申请、建议、感谢、道歉、告知、邀请、求助、咨询、祝贺、投诉十种。只要把这十种书信的套路套话造好、背好,到考场上自然能够腹有诗书、胸有成竹。
真正专业的应试备考,应该跳出题海、着眼于题目背后的方法和考点,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变万化的棋盘上有着不朽的规律,瞬息万状的球场上有着永恒的套路,云谲波诡的游戏中有着固定的招数。同样,看似变化多端的高考题目背后,也有不变的玩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和玩游戏是一样的,普通同学一头扎进题海就出不来,而高手早就看完游戏攻略、了然一切玄机。所以,多做题只是“苦行”,越行越苦;学规律才是“灵修”,越修越灵。
附:高考英语专业选手备考指南
高考英语的套路就是:成绩=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应试心态
高三的前半程,也就是春节前,我们要保证把基础知识掌握熟练。高中英语的基础知识主要就是词汇和语法了。后半程,专攻各题型解题技法。
【超自然语境记单词】
词汇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在文章语境中记忆。考前,大家可以保证每天分析并掌握一篇之前词汇课讲到的文章。没有跟辉哥学过词汇课的同学,可用必修课本。每天刷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和一个单元的单词,并保证记忆于心。次日反复复习保证熟练掌握。
具体分析文章掌握知识的方法如下:
①逐句默写文章,背一句,写一句;写错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就重新从段落第
一句开始写。(也可以背一个括号,写一个括号。)
②可以每个课间训练一个自然段,一天吃透一篇文章。
【语法报菜名梳理基础语法】
英语语法报菜名:英语语法研究词法和句法,其中词法研究单词的词义和词性。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形、动、副、数;虚词包括冠、代、介、感、连。实词中最难的是动词,动词研究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研究时态、语态、语气、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研究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分词包括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以词构句就形成句法。句法中,最简单的叫简单句。简单句有五种基本结构: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主谓宾补、主系表。把简单句变得更简单,就是省略主语和谓语的一些成分构成省略句。把简单句的主语和位于适当颠倒一下,构成倒装句。
把简单句变复杂:一种是加上并列连词,and/or/but/so构成并列举;或者加上从属连词构成主从复合句。主从复合句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也能分成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有九种,分别是:时间、地点、原因、结果、方式、目的、条件、让步、比较。再加上独立主格结构和强调句型,就是全部的英语语法。
以上是所有语法考点,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梳理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合理分配时间,逐个击破。可以以“天”为单位,背诵记忆各个语法点知识。
【解题能力】
■ 阅读理解——“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题要领:一文一主题,文中句子都绕主题;题目源于文章,答案必符合主题。
主题在哪:首段首句、首段尾句、每段首句、尾段尾句。
细节题:
Step 1:找到出题句
Step 2:
①看懂出题句意思,则得出答案;
②若看不懂出题句意思,借助“关系”做题,与原文有关系的选项是正确选项;逻辑关系与原文一致的选项为正确选项。
■ 完形填空——“合理且通顺”
命题线索共十种:文章主题、下文解释、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复现关系、修饰关系、动名搭配、动作顺序、前后逻辑、搭配辨析
■ 语法题(语填和改错)——“每个考点最多考2次”
16字口诀(所有考点):名动形副、介连冠代、并列逻辑、固定搭配
命题规律:一张试卷上的语法题目保证“知识覆盖全面”,因此每个语法考点最多考2题。
解题方法:默念16字口诀,排查考点。哪个考点没改到,未改出错误的句子就考哪几个考点中的某个。
■ 书面表达——“造句训练,模板套路”
每日造句训练
常考题材:
五种非书信:观点对比/问题解决/现象解释/图画分析/名言分析十种书信:(概率大)邀请/告知/咨询/求助申请/建议/感谢/道歉祝贺/投诉
【应试心态】
■ 将备考做到极致,基础分分必争
■ 找准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不被他人影响
■ 去除杂念,只管努力
■ 不过度在意分数
历史——来自有道精品课历史名师周建定
2019高考结束,我们看到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很明显呈现出四大特点:
1、很多题乍一看都没听说过,感觉书上没讲,老师没讲,比如全国一卷第26题“牵钩之戏”,第35题”达达派“,第45题”五等爵“制等;
2、知识得分占比下降,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如全国一卷第31题;不过这里也要强调的是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时间和概念等。
3、注重考查学生论述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考生最薄弱的。如第42题(小论文题),很多考生反映“完全懵圈”“太难了”;
4、注重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如第41题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特点”
针对这些新变化,我们2020届如果想2020年6月8日历史考高分一定要踏踏实实首先解决主干知识,然后腾出时间锻炼提高各项能力,考高分一定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定哥想特别叮嘱一句:千万不要信“不背不记,历史考高分”,不要有偷懒的想法。考高分确实需要技巧,但切勿以为不需要基础仅用大招即可,咱们是高考,不是传销!所以请做好如下几点:
1、认真抄、背定哥大事年表,直到滚瓜烂熟。学好历史首先需要时空观念,如果没记熟就会非常混乱。做选择题时,知道时间就能秒选;不知道就只能纠结。
2.认真抄、背定哥笔记。关于知识,警惕两个极端,有人把备考当做背知识,只学教材;有人则说新课标高考题知识无用,不去解决基础知识,但从定哥多年经验来看,对基础知识不了解,就不能深入分析,就无法准确解题!
3.认真听定哥的一轮课,用笔记解决主干知识,再通过网课拓展高考喜欢考、但教材没讲到的知识点,解决高考“教考分类”的问题。
4.摸索、积累解题技巧。“技巧”其实是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思维和分析能力,我们在做题时要有意识地把典型的题目和错误归类,揣摩探索清楚后,学习能力就会有质的提升,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地理——来自有道精品课地理名师包易正
今年的考题中规中矩,难度并不是很大,目前了解到一个题是里海气候问题,有一些难度,类似于2015年和2017年全国一卷的难度。但是整体来看,二卷和三卷包括一卷,其他题(尤其是选择题)难度都并不大。
目前从考试结束后得到了二十多位同学的反馈,整体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说课上讲过的,主观题技巧和模板都有用啊,不是像2017年的情况,没有说“好难啊,答不上来”。其实主观题这部分是包包老师非常擅长的嘛,所以也是在我预料之中的。去年和今年的题,不说押中多少题,就说我们讲过、强调的重点,包括昨天晚上点题课讲到的,都非常多。所以主观题这块不是我很担心的。主要还是等试卷出来,看看到底怎么样。
我之前在2月给大家解读过考纲,就发现今年和之前的考纲没有任何的变化,一个字都没有变。考纲没有变化,那么高考题的难度也大概率不会有太大波动,或者说知识点上、考察的方法上没有任何变化。所以同学们不必过于担心,哪怕你是理转文或是艺考生,只需要跟着老师踏踏实实地学习,老师来研究考题变化和方向就OK啦。
然后还是说两个新东西。
一、2019高考有什么新变化
今年从同学们口中得知,大题有考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的,里海气候类型的等等,都是比较常规的问题。所以同学们只要跟着包包老师踏踏实实地走完高三这一年,这些题都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对咱们大多数同学来讲呢,也都是可以跨越的一个障碍。所以所谓的一个新变化,我觉得就是没有什么新变化。
唯一,需要变化的就是你自身的一个学习态度、学习的认知。原来可能学习不太努力,缺乏方法技巧,或者说原来学校里的氛围或是老师不太理想。那现在你就需要做出改变。考试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而对于咱们的同学来讲,你要想有新的突破,就要有新的变化。这是我今天得出的感悟。然后今晚22:00的直播课程会有高考具体题目的分析,欢迎大家来听。
二、对新高三复习有什么启示
这个我其实在之前的公开课也聊到过,对于现在的同学来讲,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高考考察的就是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能力。
比如给你一道题:
首先你要读图;然后是分析。分析材料中给你的多种信息,包括图片、注解、文字、表格、设问和分值。分析也可以叫做推理,就像我们说的名侦探柯南破案,他破案是记住了某一个结果吗?不是,他是通过蛛丝马迹,通过各种信息、证据,来逐渐推理出了结论,找到了真凶,破解了答案。那我们地理做题也是这样的。
第三是知识的迁移。那什么叫知识迁移呢?迁移不仅仅是简单的背。通过我们学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必修三,包括中国世界地理,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一定不会原封不动地考察你,但是它稍微做一个改变,就变成了一个新题,变成了考试当中的题目。那这个时候,你能不能灵活地使用它呢?
第四就是包包老师非常擅长的主观题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技巧,这个我们在二轮复习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
所以,以上四个就是同学们现在需要重点注意的了。
那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我们一轮复习主要学习的就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和中国欧世界地理的所有基础知识。一轮复习的特点就是又全面又细致。所以咱们同学,不管你是否跟着我学习,但是你自己在学校复习的时候,自己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又全面又细致。这是我们一轮复习要做的事情。二轮复习一般是从高三下半年开始,我们会注重专题复习和技巧方法,这个到时候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政治——来自有道精品课高中政治教研组
2019年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充分展示了中国当前发展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高考政治考点察也在2019年迈入了命题动向与学科考察的新阶段,总结起来,2019年高考政治体现了如下命题“新”趋势:
第一,突出中国自信,无惧内外挑战,紧密结合热点程度大大强化,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气度。凡是涉及国家统一、政治制度、国际交往等重大主题,高考近年来一个总的态度是不回避,并且通过高考题目展示国家在上述层面的自信,如2017年全国1卷考察了香港基本法。2019年全国1卷39题考查了政协民主,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渠道。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升级,在此背景下,全国1卷38题考查了进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示了中国坚定走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互利友好发展经济的宽广胸怀。
第二,传统文化领域持续发力、精研、深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高考政治命题新的风向标。全国I卷中文化生活的主观题,以评析形式让学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村落是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题,体现了高考使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学习的用意,只有充分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高屋建瓴,进行流畅而又深刻的剖析与书写。
第三,长效热点常考常新,反复考,加强考。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关注小康社会建设,聚焦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任务,取得了极大地历史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信誉度和政治威望,近年高考对扶贫进行了持续考察,2019年全国2卷39题再次考察了此专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打赢脱贫攻坚战六个原则中的三个进行分析。毫无夸张地说,脱贫已经提前锁定了2020年的高考政治命题点,因为2020年脱贫攻坚实现的愿景之年,一定会在全国卷和地方卷进行全方位的体现,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对接触到的脱贫方面的资料结合教材理论进行深度思考和总结。
根据政治试题所体现出的命题新趋势,有道精品课政治组的老师建议大家在新一年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着力,打好内功,提升政治学科综合素养,方能宠辱不惊,淡定应对高考。
首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要心理机制。当前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作为年轻一代高考学子要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同时,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国际霸权势力纷纷向中国施压,站在中华民族历史拐点的今天,青年学子更要有历史担当。价值观的坚定与树立,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对提升政治学科成绩具有基础性作用。
其次,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高考政治解题能力、技巧的关键之道。合理扬弃选择题快速排除、大题原理加材料的初级答题模式,上述答题模式在平时模拟或许还有用,但到了真刀真枪,需要体现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考考场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从学科的理论渊源上看,高中教材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因此在复习中不应该浅尝辄止满足于将要点背会,而应该对某个知识点的背后进行挖掘,如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概念,其背后隐藏着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逻辑链条,要学懂学透才是真学会。
第三,将高考真题重要性摆在首位,掌握知识重点和逻辑思维,是快速提升成绩的捷径。如何看待并使用平时模拟题和高考真题的关系是每个高考考生的困惑,众所周知,模拟题和高考真题的命题水平和高度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考生在模拟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在高考中遇到极大挑战,是分数产生较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入高三学习之时,就将高考真题的作为研究对象,反复钻研真题,自然将重难点了然于胸,也可对模拟题目进行有效筛选,避免偏难怪而不符合高考要求题目对考生在平时复习中造成的心理负担。
通过对高中政治学科道器的全面把握,才能实现理论基础和做题能力的双重飞跃,来有道精品课,政治教研组为复习匆忙的你提供了专业化针对性极强的课程与专题,在实现政治高分的过程中助你一臂之力,祝广大2020年考生复习顺利,金榜题名。
物理——来自有道精品课物理名师李楠
2019年高考物理学科它的显著特点体现在:试卷结构、试题题型、以及每道小题分数的设置,应该说连续几年保持稳定,难度分布基本合理,如果说难度系数应该在0.6上下。
从卷面整体来看,侧重于考察物理基本规律、基本研究方法,更侧重对过程的理解。能力要求(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图像等)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求“新”求“变”,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与新课程内容相衔接,重视实验,重视探究。不刻意回避已考过的知识点和题型,根据考察目的,全新设计新情景。
整体而言,主要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四大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一:
重视试题的基础性。重视考察基础。
采用学生的熟悉素材、背景和语言,使学生运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采用熟悉的试题背景材料,通过不同的视角,更巧妙的构思,形成新的试题,让学生对试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例如,全国一卷选择题14题考察的是氢原子能级相关知识,18题考察的是生活中的运动背景下的直线运动相关知识。全国二卷的21题是典型的双棒模型,25题则是考察了刹车问题。34题考察了单摆及双缝干涉的知识点。
发展趋势二:
综合性再次提升,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系。
本次高考可以发现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灵活。一道题涉及多个知识点,这种情况是十分显著的。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可能得不到高分,得掌握综合性的知识点,同时具备很强的拓展能力。如全国一卷中,17题是安培力及力的合成,21题是天体运动,弹簧能量,动力学,25题是动量守恒,运动学,能量的结合。选修部分,如选修3-4方面,即使是考察光的折射,也会加入运动学的内容。这些都在解题时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发展趋势三:
重点考察主干知识,高频考点保持稳定。
广义力学和广义电磁学的考察仍旧是重点。选择题涉及了运动学、相互作用、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静电场、安培力、电磁感应等常见考点。实验题则是包含了电流表改装、伏安特性曲线、通过纸带计算加速度等常考题型。在大题方面,动量的考察是重点。如全国一卷的压轴题,是弹性碰撞与运动学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下面为全国1卷的压轴题25题,可以供大家进行参考:(答案:3m;2/15mgH;11/9)
发展趋势四:
理论联系实际是不变的主题。
注重考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试题,题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仅仅是载体,核心是突出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保证试题反映学科特点,贴近学科本质,从思想方法入手,以典型事件为背景或素材,考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发现物理命题中,“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等时事热点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并且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魅力。
另外,有个小插曲。在2019高考数学新课标二卷中,选择题第四题的题干引入了天体物理中的拉格朗日点的概念。题目本身考察的是数学公式推导化简过程。以物理知识及嫦娥卫星发射的时事热点为载体,来进行数学能力的考察,从侧面体现了新高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让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下这道题,答案选D)
综上所述,对于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新学年的物理学习规划一定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四个方面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
复习过程中要建立知识体系,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着眼点放低。补短板,提速度,将难度,求准确。对主干知识、高考热点、学生弱项,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讲解与定时训练。
1、广义力学+广义电磁学占总分数70%以上,环环相扣,必须长期训练;
2、非主干知识模块知识离散,一块差,不影响另一块,可以短期恶补学习。
在物理复习中,要以基础为核心,将知识“织成网、码成块”,这也是物理初期复习的指导思想。
1、概念、原理、定理、公式这些基础知识要做到熟练掌握、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2、跟紧老师复习节奏,加强对基础题的联系,做到规范答题、活学活用。
3、对于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功和能等部分的知识,要做到各知识点内部形成系统,各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让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真正达到“牵一发动全身”。
4、总结教训、汲取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重复犯。
总之,要搞好高考物理总复习,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要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高考的胜利。
化学——来自有道精品课化学名师赵瑛瑛
理综考试结束后,我与教研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内对全国一卷进行了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解析。今年,全国一卷的题型仍保持风格平稳,对知识点的考察主要以新型材料为背景依托载体。如选择第四题,考察新信息下的飞秒激光化学;选择第六题,考察新型生物燃料电池;选修三物质与结构,以储氢合金材料为考察背景。这些新材料信息的嵌入,既丰富了考题信息,又要求考生具有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今年的创新题目,以选择第七题尤为突出,其背景考察价键理论,与17年的化学工艺流程题最后一问极为相似。
在考前我曾强调,18年高考化学试卷与17年高考化学试卷相比,其价值性及参考性较弱,而19高考化学也确实印证了这点,例如:选择第5题的电解质溶液综合图像、有机的题型分布都延续了17年化学的出题风格。
19高考化学的简答题在化工综合和实验综合出题方面均中规中矩,重点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分析推理能力。而实验题的最后一问以热重计算为收尾,这一考点在近五年的常规滴定计算中均未考察过。而这一考点作为与大学化学衔接密切的临界型知识,我在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曾对其原理和题型进行过系统讲解和讨论。
化学反应原理简答题涉及的考点较密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重点考察考生在新情境下的读图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较大的区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选修三的物质与结构考察电子排布结构、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的熔沸点比较以及晶体相关计算,整体上以基本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考察为主,题目风格稳定。选修五的有机化学重点考察学生的有机基本理论及读图模仿能力。纵观整道题,可以发现“羰基α-取代反应”为其隐含背景信息,这在高中有机化学中并未提及,若考生能提前对相关原理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就能在读图过程中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从中切入从而极大程度提升考场上的解题速度。
从今年全国一卷的整体试卷结构来看,许多题目所涉及的新型背景信息在一二轮复习的课程中均有提及,如“飞秒激光技术”、“生物燃料电池”、“储氢合金”等,部分信息由于其新颖性、前沿性、热点性,在考前对学生进行了着重强调,希望引起考生的特别重视。分析历年趋势,以新材料信息为载体的化学试题在20、21年的高考中将有增无减,仍会作为未来高考化学的主流考法。
生物——来自有道精品课生物教研组
伴随2019年高考的结束,我们对于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的预测也提上了日程。众所周知,对于绝大多数省份而言,2020年高考将是高考中最后一次的“3+综合”,2020高考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辞旧迎新,是将继续沿袭目前的命题特点,还是会微调试卷结构以小见大,值得期待。下面,我将就2018年和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一卷的对比,浅谈个人对2020年高考的判断。一家之言,仅做参考。
一、整体难度
与2018年的全国一卷对比,今年的全国一卷生物部分整体难度基本持平。无论是知识层面的考查还是能力层面的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太大改变。强化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信息提取、实验探究等能力的考查。在历届高考中,难度中等偏易。
那么,作为绝大多数省份高考中的最后一次“3+综合”模式的2020年高考,按照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惯例,难度上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仍将会成为高考生物能否高分的关键。
二、分值分布
上表是2018和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一卷的分值分布的对比分析:
从这个对比不难看出,今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分值分布和去年高度一致。遗传和生态两个专题的考查分值相对稳定,遗传的分子基础、自由组合定律、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成为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
其中,生态部分试题的灵活度略微下降,如从2018年的“斯坦利收割理论”到2019年的食物网,难度也随之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调节专题的知识考查多与实验探究的能力考查综合,如2018年通过探究实验兔尿量的影响因素,考查渗透压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2019年在考查ABA与气孔开度的关系时,考查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结果预期。另外,选修部分的考查也基本没太大变化,鉴于已经连续两年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培养和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建议在备考2020高考过程中,多注意已考之外的内容。
三、学习建议
高考生物的能力要求主要有理解、信息提取和实验探究三大方面,按高考逐渐从知识考查过渡到能力考查的趋势,建议大家在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前提下,适当积累学科素材,并培养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变知识记忆为知识理解:多问为什么、有什么用、怎么考,剖析每个知识点的背景、成因、层次、联系和应用。理解越透彻,才越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思维发散,将教材知识与题目信息结合。
2,变实验记忆为实验理解:教材实验,重要的不是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也不仅是零碎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从中提取的是每个实验步骤的设计逻辑和目的,以及整个实验的设计思维。设计实验的原则、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的逻辑推理,需要重点训练。
3,适当增加生物热点阅读:积累素材,并主动将素材内容和教材内容搭建联系,拓宽视野训练思维。
上“有道精品课”,观看各科名师权威解析2019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