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
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珐琅彩是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先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由景德镇御窑瓷厂选用的原料烧制上好的素胎,然后送往紫禁城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宫廷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烧好后,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在宫中二次入窑烧成。珐琅彩原属清宫秘藏,由于是专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
雍正珐琅彩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而依照专家的讲述,雍正珐琅彩之所以呈现如此完形貌,与当时的帝王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珐琅器的辨识首先看特征。今天我们行内所说的真珐琅器是指明清至民国这个时期制作的珐琅器,目前市场中多见的珐琅器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民间私家作坊制作的珐琅器。无前期费佣上拍:壹叭零,壹叭柒,伍柒,叭贰伍。明清时期宫廷御制珐琅器是极为珍贵的,皇家专用,很少流向民间。宫廷御制与民间作坊的做工是有区别的,即便是同为内廷制作,不同时期的制作工艺也不相同,器物造型、图案式样、施釉色彩、款识等,在各个时期都有着微妙的变化。和清代各帝一样,严肃苛刻雍正对瓷器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不但时常把玩欣赏,还直接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去,于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导下,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珐琅彩瓷新的探索。
雍正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要求把“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上,有如国画,“勾、画、皴、染”各种作画技法都要运用,使得纹案活泼,主体感强。且在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形式。纹饰内容也增加了山水与花鸟题材的图案。
珐琅彩在雍正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彩料、装饰图案,还是艺术效果上,都有不俗的表现。由于雍正珐琅瓷制作的精良,因此深得藏家珍贵。
彩料:品种较之康熙瓷丰富多样,除使用进口珐琅彩料之外,还使用宫廷造办处自己提炼的珐琅彩料。纹饰着彩有晶莹透彻的玻璃质感。概括而言,雍正珐琅彩色彩丰富,彩色艳丽,层次清晰,有类似西方油画的艺术效果。
图案:多以白地彩绘为主,在洁白莹润的瓷器上用珐琅彩描绘花鸟、竹石、山水等画面,雍正珐琅彩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诗句有四句、二句及单句之别;也有整首诗文映衬版!一般为行书,少见隶书;并有胭脂红或矾红制作引首、句末的相关联的印章。印章上的印面文字往往与图案和题诗内容相配合。例如凡画竹,都用“彬然、君子”印章。画山水则用“山高、水长”章;画凤鸟则用“凤采”章;画梅花一般则用“先春”章;画黄色红色秋花的图案,则要用“金成、旭映”章。
雍正珐琅彩瓷器的画工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细腻传神,各个朝代有所不同。
雍正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要求把“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上,犹如国画般的效果;将“勾、画、皴、染”各种作画技法都要运用进来。使得纹饰活泼,主体感强。且在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风格!
雍正珐琅彩瓷除了少部分使用色地瓷胎之外,主要使用精致的白瓷器。所用的白瓷器有从景德镇成批烧造好后送到清宫的,也有直接利用宫中旧存的脱胎填白(甜白)瓷器。
雍正珐琅彩瓷款识:有“雍正年制”蓝料款“雍正御制”蓝料款“雍正御制”青花款多为出口瓷和“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雍正珐琅彩一般采用珐琅料书写“雍正年制”四字仿宋体图章式,也就是说在四字外框以边框用,鉴定时一触摸就会感觉有凸起感。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
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