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临平图书馆里展出了一批木质模型,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还有临平山东来阁。这些精美建筑模型都是出自能工巧匠陈水根之手。说起图书馆展出陈老的作品,也是一个巧合。“那天我在临平图书馆门口的水池里放我刚做好的红船模型给小鬼看,图书馆工作人员走过来说船很有意思。”陈水根说,“聊天时又得知我有很多建筑模型,后来他们就请求把作品在图书馆里展出,我马上就答应要他们了。”
陈水根今年84岁,是邱山小区一位居民,60岁退休以后,他仍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到80岁才赋闲在家,在家这4年,他成了“木痴”。
走进陈水根的家,一切都那么的简朴。院子里,一把藤椅,一张凳子就是他的工作台。摆放成品的简易房里,触目所及的是,满目的模型及工具和一堆长短不一的木板、木块和木条。为了做这些模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陈水根就是坐在椅子上做模型,一天工作8个小时,乐此不彼。缘何痴迷上做微型模型?这与他的专业密不可分。陈水根曾是一名建筑师,负责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工作,早些年他会动手做一些磨笼等小模型,至今已做出的微型模型已有上百个。
陈水根向我们展示当年他制作第一个黄鹤楼时所参照的照片。
陈水根制作的模型多达上百件,但他不可能去现场观摩所有的建筑,全凭网上的图片和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一点点琢磨出来。在诸多模型当中,黄鹤楼是陈水根制作次数最多的模型。黄鹤楼的模型小,层面多,且结构复杂,在制作的过程中难度也非常大。2016年开始,陈水根用近三年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黄鹤楼模型。
今年疫情期间,陈水根在电视上看见了湖北武汉黄鹤楼的360度航拍视频。为了不断完善房屋结构,力求真实还原,他又重做了一次。“模型的最顶上我之前用了一整片木板拼装,实物建筑其实是分开的。这模型已经是第四次做了,步骤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次只用了62天。”陈水根说。
黄鹤楼模型最下端的四扇门,每一单都可以打开和关闭。
工作台上的东来阁模型。
摆放在工作室架子上的建筑模型。
每每看着自己做出来的古建筑模型,陈水根都会心生感慨,“中国古代建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载体。站在古建筑模型前,都会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种远古与现实的对话。”陈水根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古建筑,并喜欢上古建筑。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一直被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