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前期画坛上,戴进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画家,也是画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浙派”的创始人。但由于他是一位职业画家,没有文集传世,当代人可资征信的资料也不多,至后世,诸多画史因种种原因,追叙往往失真,评述亦多相悖,致使戴进的生平经历、作品艺术风貌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众说纷纭,难识庐山真面目。尤其在其生平经历方面,众说常常相互抵悟,诸如戴进是否进过画院,怎样遭谗放归,是否卒以穷死等问题,至今莫衷一是。如果对一位画家生平中的重要事迹尚未明了真相,就很难深入探讨其艺术和思想。
戴进字文进,以字行,号静奄,又号玉泉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明代中早期宜德前后。戴进的生卒年代是根据《七修类稿》的材料推算而来的。《七修类稿·续稿》卷六称戴进卒于天顺六年(壬午,1462年)秋,卒年七十五岁。
以此上推七十五年,应是生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年)。戴进出生于钱塘民间艺人家庭,父亲戴景祥,善画,曾于永乐中被征人宫廷。据说戴进年轻时做过铸造金银器的工匠。
清·张潮《虞初新志》记:“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铭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抚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婿,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嫌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此段传说引自清初戴进同乡毛先舒的《东苑文钞),距戴进已三百年,其可靠性尚无同时代文献可资旁证,且也无金饰实物存世。但从戴进清贫出身推论,他幼时曾任锻工是很可能的,其早期绘画多精细之作,抑或也与此技艺有关。
戴进山水画中大量运用的斧劈皴尤其是大斧劈皴,有浓厚的南宋院体遗风。作于早年的《归田祝寿图》以大斧劈皴砍出山的结构轮廓和岩石结构,《三顾茅庐图》山体轮廓用简劲墨线勾出,阔笔疾扫并渲染出山石体积,深得夏珪拖泥带水皴法神韵。
中年以后师法渐众,但斧劈皴一直是戴进最钟爱的描摹技法,唯变南宋院体“苍劲淋漓”笔墨为“纵逸壮阔”气象。戴进为南宋典雅阴柔、水墨苍劲的山水格调注入了粗犷阳刚、爽利恣纵的新趣味。戴进的传世作品如《溪桥策蹇图》《春酣图》《溪堂诗思图》《关山行旅图》等画中都不乏此种“壮阔恣纵”的皴法特征。
戴进山水画中树木枝干的描绘多出自马夏画法。其林木枝干、枝条的出枝取势,向着正上方或斜上方劲挺而出,笔墨老辣,枝干纷披,气势动人,与所作大幅巨幛的山水画图式相得益彰。一般主枝干用双钩法或单线一气挥出,峭拔劲利,充盈着一种茁壮生长、努力向上延展伸张的力,给人以气势绵延、生命力旺盛的视觉感受。
这种林木刻画方法在《松岩萧寺图》《春山积翠图》《春游晚归图》《金台送别图》《三顾茅庐图》等作品中被广泛应用。凭借这种气局宏大的山石布局和动势强烈的树木描绘,戴进的山水画与典雅蕴藉的文人雅玩之风拉开了距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总之,戴进的山水画以一种昂扬激越的阳刚气息,一改元以来文人画的幽淡枯寂、圆融消散的绘画习气,使绘画呈现出奋发磅礴之势,为明初画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多元化走向。其平面化构图引领中国古典山水画通向更新的艺术风格形式,强劲恣纵的笔墨催开了一朵瑰丽的写意之花,生活化的意境表达则充满浓厚的人文主义关怀,为未来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