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的台南开山路三巷,巷内夹道的矮房透出岁月的痕迹,巷道的尺度刚好适合在二楼阳台呼唤对面的邻居,不用太大声、不会嫌太远。这里虽然少闻人声、少见人影,却有生活的气息,特别适合「小山林家庭料理」。
就是这样的生活味,吸引了「小山林」的店主小薇。她说:「这条巷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刚来台南的时候有骑进来过,很喜欢。」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心中一直有的念头会在此生根萌芽。
开山路三巷内,有着超过百年历史的「六合境清水寺」。「小山林」的店主小薇每天经过都会跟神明问好。
「小山林家庭料理」的店门
木招牌
「小山林」就在选品店「白做研究所」的斜对门,没有明显的招牌,在寻觅的途中很容易错身而过,蓦然回首才发现它不张扬的存在。
小薇说:「我想开一间像家一样的食堂」,所以一手打造出了「小山林」像家一样的空间,走进来就像来拜访朋友,让人情不自禁放松下来。
「小山林」的空间由小薇亲手打造,复原了老屋的原本样貌。
这里跟白做研究所都保留了台南老屋的磨石子地板,楼梯台阶与扶手也是老样式才有的温润弧度。从现在这个舒适的空间,很难想象小薇当初接手这里时的惨况。
「本来这边有个大气球」小薇一开口就让人吓了一跳,什么气球?原来,这间老屋当时漏水非常严重,一路从三楼天台漏到二楼、再到一楼,不只让一楼变成池塘,还因为天花板的特殊涂料而形成一颗装满漏水的「大水球」,而墙壁也不能幸免,不仅有壁癌、还有因水气而浮起的许多「小水球」。
「小山林」的厨房里,有煮饭特别好吃的陶锅,还有从台南北门路上的东南亚超市买回来的泰国捣钵。「台南的东南亚超市很厉害!」小薇如是说。
因为预算考量,整修时小薇能自己动手就自己来,尽可能将空间「复原」成原本的模样。其实,不仅是「复原」空间而已,小薇透过「小山林」的料理,也是想「复原」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虽是去年初开业,但「小山林」的故事可说是在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当时的小薇还在台北的博物馆工作,一次《用餐风景》展览的举办经验,让她认识了起源于日本的「秀明自然农法」,甚至让她开始了一段务农的日子。
「秀明自然农法」不用肥料与农药,强调农民自家留种,透过「代代留种」留下最强壮的种子。为什么特别强调农民留种?原来,现在许多农民使用的种子可能是外来的、可能浸泡过药剂或基因改造,从种子开始就已经「不自然」了。
小薇深受「秀明自然农法」的理念吸引,然而,她虽然很想在土地上耕作、回归自然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土地就很难做到。于是,她开始思考:做什么事可以延续「从土地出发」的理念?
她最后得出的答案,就是「小山林家庭料理」。在她眼中,料理是一种亲密的分享行为,透过「吃」也可以直接让人感受与土地的连结。所以,在这里吃到的料理,都是来自台湾在地的时令食材,有着在当下最刚好的美味,饱含农民尊重自然的心意。
自然农法的背后是一种「不强求」,不去强求土地带来多少丰收,小薇与我们分享的「小山林」故事,也同样有种「不强求」。她说,虽然有了开店的念头,「如果没有成真其实也没关系」,就是抱着「走到哪算到哪」的随缘态度。
注重食材来源的小薇,连糖都不马虎!她解释说市面上的糖粉为了防止结块,有些会添加淀粉,所以她选用台南在地百年老牌「荣记号糕粉厂」的糖粉。
当天的甜点有招牌「酒鬼的提拉米苏」(小薇:「心一横把酒加下去就对了!」)和洛神巧克力生起司蛋糕,装蛋糕的盘子是小薇从市集发现的宝贝,来自台南的年轻陶艺创作者曾川,小薇形容她当下「简直就是发现了绿洲!」那般惊喜。
小薇的「不强求」最后开枝散叶成为了「小山林」,有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她说:「包括我过去在博物馆的经验,好像全部都是在累积,带着我完成了这一切。」
小薇其实是台北人,本来也并不觉得「小山林」一定要在台南开始,她说:「其实是台南这块土地留我下来的。」在小薇准备离开台南的那一周,店面就「突然出现」了,朋友跟她说:「我觉得我看到你的房子」,接下来的故事,你应该知道了——这一切好像再次验证了那句:「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事,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艺术家赖怡婷展出平面作品与小件雕塑,与「小山林」的氛围非常契合。
艺术工作出身的小薇,在「小山林家庭料理」后的下一步,希望朝向艺术教育的方向迈进。目前,店内的空间不时会有艺术家的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