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宁
在产业企业多元化需求推动下,期货业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尤其是以近一两年上线的交易平台(互换交易、基差交易和仓单交易),更是深得产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日前,在继互换交易平台满周岁之际,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也迎来“满月”,《证券日报》记者最近获悉,已经有国企参与其交收,首月累计报价412笔,成交93笔,涉及现货量27.3万吨,名义本金3.6亿元。据了解,参与首月交收的国企有两家,分别是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鞍钢股份”)和中建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材”),涉及名义本金超2000万元。
两国企完成首笔交收
10月25日,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已满一个月,这期间各家交易商积极参与报价交易,平台实现稳健运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各品种的首笔交收也先后完成。市场人士表示,基差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崭新渠道,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获悉,截至10月25日,基差交易平台铁矿石品种累计成交18笔25万吨,相关名义本金1.8亿元,合成树脂系列各品种(PE、PVC和PP)累计成交75笔2.3万吨,相关名义本金1.8亿元。“基差交易平台上线至今,成交量和名义本金保持平稳增长,平台推广基差贸易、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了初步发挥。”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进入10月份以来,平台共有7笔合同相继进入交收阶段,铁矿石品种的首笔交收已由鞍钢股份和中建材于10月22日完成。双方在9月27日成交,标的为3万湿吨的PB粉,卖方中建材给出的基差报价为178元/干吨。此后在10月17日,买方鞍钢股份在期价为625元/干吨时进行了点价,得到的交货价为803元/干吨,相当于738元/湿吨,涉及名义本金超2000万元。
在中建材给出基差报价前,港口PB粉现货资源偏紧,价格相对坚挺,但铁矿石2001合约为淡季合约,且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较为保守,使得期货价格大幅贴水现货,部分时间基差甚至超过190元/干吨。“考虑到临近交割日基差收敛的概率较大,经商议后我们最终将基差报价确定为178元/干吨。”中建材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李秀丽说。
而鞍钢股份基于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并未选择立刻点价。“我们认为,合同成交时铁矿石现货价格处于高位,而钢厂利润仍处于低位,有部分钢厂甚至进入亏损状态。随着淡季需求下滑,以及钢厂因亏损检修增加,未来矿价高位回落的可能性较大,期货虽大幅贴水现货,但仍有下降空间。因此,我们选择在期货价格回落后再进行点价。”鞍钢股份原燃料采购中心商情部长敬党向记者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产业企业参与积极
从上线初期来看,基差交易平台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李秀丽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首单运行下来,我们已经完整体验了合约制定、合约发布、合约响应、平台入金、结算开票、平台收款、货物交收等各环节。相比‘一对一’的线下贸易,平台交易过程透明公正,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响应效率也非常高。”
在敬党看来,基差交易平台具备四大优势,而这些优势对企业拓展购销渠道、优化风险管理、创新经营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经过大商所多层次筛选,平台交易商信誉好、资质高,降低了违约风险;二是平台采取以实物交收为背景的保证金制度,对比期货交易降低了参与者的杠杆率,对比现货贸易则减少了合同违约概率;三是交易对手众多,报价公开透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拓宽了采购渠道;四是相比标准的期货合约而言,平台上合约生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基差报价,有利于解决资源的销售问题。
中国作为钢铁产销第一大国,铁矿石年进口量已经超过10亿吨,但基差贸易在钢铁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差交易平台的上线有助于钢铁企业了解、参与基差贸易,我们也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平台业务,探索这种新的定价模式。”敬党说道。
据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差交易平台推出后,市场反响强烈,不少企业对成为平台交易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上线至今,平台已收到超过40家企业的申请,其中包括多家来自钢铁和塑化产业的大型贸易商和生产企业。还有不少企业提出,希望基差交易平台能扩充品种序列,尽快上线玉米、豆粕等品种。“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农业企业,都对基差交易有着不小的需求。我们也会不断对平台进行优化完善,适时增加玉米等农产品品种,进一步满足实体企业对基差贸易和风险管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