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韩正领衔的小组有人员调整)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首个新成立的小组有人员调整。
今天(2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调整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组成人员。通知的落款日期是2019年7月27日。
从2018年7月25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成立的通知发布至今已有1年多的时间。
为什么此时会有人员调整?政知圈来跟大家唠唠。
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
通知开头就有说明,国务院决定对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
调整之后的小组依然延续了之前的高规格,领导成员是三名国家领导人。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国务委员王勇担任副组长,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担任副组长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小组下设精简行政审批组、优化营商环境组、激励创业创新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改善社会服务组5个专题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人员调整不少。
张茅出生于1954年2月,今年已年过65岁,去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后,张茅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今年5月被免去上述职务。接替张茅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一职的是肖亚庆。
综合组、法治组、督查组、专家组4个保障组中,专家组比新成立的时候多了两名副组长,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以及国务院参事、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
小组成立一年有何成果?
在小组成立之前,2018年6月28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未来五年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二是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三是以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品质。
在成立之后,韩正主持召开过三次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全体会议,分别在2018年7月27日、2019年1月29日和2019年7月25日。
小组协调出了什么成果?咱们不看通稿,看“疗效”。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1.94万户,同比增长7.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来看,与2013年相比,目前我们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一亿一千多万户。其中7600万是个体工商户,容纳了2亿左右人口的就业,企业有3600多万户,其中90%是中小微企业。
上半年,我国还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天的目标。同时,企业注销制度不断完善,全国71.79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
可以说,上半年中国经济能做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市场主体的活力、创造力。
“办好自己的事”
那下半年呢?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放管服”是手段,优化营商环境是目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当前实现“六稳”、办好我们自己的事的重要举措。
在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企业面临成本难降的问题。除了减税降费、解决融资问题,“制度性减负”也很重要。而压减审批种类、压减办事时间都会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起到“稳投资”和“稳预期”的作用,还有利于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
同时,做好“六稳”工作首先就是稳就业。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对于扩大就业、拓展内需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市场化,就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法治化,就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国际化,就要持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促进提高国际竞争力。
具体怎么做?
李克强提出的要求是,坚持行“简约”之道。大道至简,政简易从。
比如,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国务院部门今年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企业开办时间要压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有条件的地方压减到3个工作日;水气暖等公用事业要大力推行APP办事、移动支付……
对于这些改革“大礼包”的落实,政知圈相信,任重,但道应该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