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寺庙主动退出4A景区评级本不是唯一标尺)
一家之言
让越来越多的景区摆脱评A级的束缚,找准自己的定位,获得长远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既是景区之福,也是游客之福。
近日,苏州重元寺主动申请退出4A级景区行列一事,引发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重元寺坐落在阳澄湖畔,拥有1500多年历史。2010年,重元寺成为4A级景区,今年做出了退出4A级景区行列的申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意了这一申请。对于主动申请退出4A级景区行列一事,该寺工作人员回应称,是想花更多精力发展宗教文化。
此前,“乔家大院复核不过关被摘牌”一事曾引发舆论关注。但是,在目前对A级景区动态管理之下,4A级景区这类级别较高的景区主动退出的现象,并不多见。不少景区对于评A的积极性高涨,不惜花大代价追求A级标牌,特别是高级别标牌傍身。
景区争取挂牌A级标志,背后是市场力量的推动,只要合法合规,原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此之中,也不乏一些景区出于“看大家都评,所以跟着评”的心态,不问服务人群,不问自身优势,不顾自身发展定位,照猫画虎,盲目跟风。
现实中,不少景区哪怕是勉强评上A级后,也存在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弱等硬伤,无疑就是这种盲目跟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评A级的后果。但是,A级标牌并没有给这些景区带来明显的优势,相反,严格的评审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景区的规范性,无疑也会让景区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其更加特色化的发展,反而是一种阻碍。
说白了,A级景区体系虽然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景区。A级标准只是一把尺子,但是,并非所有景区都有必要用这把尺子来度量。因此,此次重元寺“根据自身发展规划主动提交申请”,不失为理性之举,值得肯定。
从现实来看,做出这番决定应该并不容易。在A级景区序列里,4A已经属于较高的景区质量等级。如要争取挂牌,基本都需要投入不少的资源。而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种决定很有必要。
对于景区来讲,首先要找准自己的立身之本,明确必须倚靠主体服务对象的价值曲线,尽量去拟合满足。正如先后主动摘牌的西园寺和重元寺,明确其目标是“满足信众信仰的需求和培养佛教人才”,希望“花更多精力发展宗教文化”。这样跟“宗教过度商业化”发展路径切割的做法,虽然“佛系”,但未失发展理性,而是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知。
这倒不是反对景区追求A级,而是说,多元化应成为景区发展的关键词,服务人群多元,生存之道也应多元。让越来越多的景区摆脱评A级的束缚,找准自己的定位,获得长远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既是景区之福,也是游客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