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丨双十一“奥数级”优惠,只见套路不见真诚)
“满XX减XX”“抢XX减XX”“前XX名半价”“付定金打X折”“疯狂抢X元劵”“定金XXX抵XXX元”……当频繁看到类似的大字标题外加感叹号时,说明双十一预售到了。
不少参加了预售的网友表示,今年已经不是“没有奥数功底不配过双十一”了,你还得阅读理解能力过关,要分得清“满减”和“抢减”的区别,要明白各种优惠的优先级;还要人际交往能力硬核,这样才能拉人组队PK赢红包;还要手速够快,不然“前XXX名”打折的优惠就抢不到……
其实,双十一的促销乱象由来已久。据《2018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透露,仅48%的消费者对活动预售或优惠规则满意。在不满意的理由中,“预售或优惠规则晦涩难懂”“优惠券获取途径繁杂多样”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56%和54%。
如果消费者能得到真实惠,那复杂还有点价值;但现实是,一些商家大玩文字、数字游戏,实际让利微小。甚至年年被骂的“先涨后降”“明降暗涨”,今年依然存在。消费者“一顿操作猛如虎,得到红包两毛五”,这谁能忍?
要知道,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样是付出、是成本,购物体验同样是决定差评或好评的一个重要因素。买个东西还要拿出做高中数学题的架势,这是在为难和折腾消费者。
这也是商家以小聪明为自己挖坑。或许,一些商家会振振有词:“你理解不了规则是你的问题,我又不违法。”表面道理虽如此,但消费者也有足够的反驳逻辑:“我干嘛这么吃力讨不到好?我不买了还不行吗?”
诚意虽不像诚信问题那么直接关乎法律,却也关乎喜好和选择,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当商家诚意消失,买家的购买欲也就会减退。有时候,一些商家的行为甚至让人怀疑,这么一套复杂的优惠方案背后,到底是计算,还是算计?消费者可能会一直弄不懂优惠规则,但不会一直“傻”下去。
双十一的热烈,不该消退于卖家的小聪明和买家的吐槽与质疑。无论生意的形态是什么样的,诚信经营都是第一位的,这是最本质、最可贵的东西。
双十一这样的全民购物狂欢节,是各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如果沦为街头的“清仓大甩卖”,那就是“前人栽树后人砍树”了。对电商平台来说,如果任由一些商家天花乱坠地套路消费者,也终将走向“一损俱损”的结局。谁都不想看到,“双11”毁于套路的那一天。
还消费者一个简单干净的购物节,让优惠真诚一点,套路少一点,不该那么难,也没那么难。无非是抬起短视的眼睛,望向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