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董责险持续走红。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年内已有逾150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的相关公告。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投保董责险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规避履职风险的热门选择。在全面注册制改革和强监管的背景下,董责险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已有156家A股公司
披露购买计划
6月16日,金刚光伏发布公告称,拟为公司及董监高等相关责任人员购买责任保险,这也是公司第三年为董监高购买责任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购买董责险。《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共有33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的公告信息,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上升36%。而2021年投保公司为248家、2020年为119家。另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今年已有15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计划。
“董责险是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股东、债权人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适用于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它是职业责任保险项目下最重要的子险种之一,从性质上讲属于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京师律师事务所张立文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一种保险,董责险本质上是分散风险、对抗风险的一种手段,它既无法消除风险,也不能保证带来收益,需要各公司在实践中根据各自的制度设置自主选择。”
从今年公开的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方案来看,被保险人涵盖了公司全部董监高人员,拟购买的责任险限额最高为7.5亿元,最低为1000万元。根据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不同,上市公司拟支出保费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最低不少于5万元。
“董责险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责任保障和法律支持,降低公司治理和运营风险。此外,政策鼓励和监管要求也是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不具名的A股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投保董事责任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开展符合上市公司需求的相关责任保险业务,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职的风险。
“全面注册制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及董监高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上市公司违规处罚和投资者保护力度,投资者维权意识也日益提高。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在经营管理中开始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面临的诉讼风险也持续上升,因此投保董责险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规避履职风险的热门选择。”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高级经济师邓之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公司董责险
投保比例仍较低
“目前,‘财富500强’中已有95%的公司为其董事和高级职员投保了责任保险。另外,大约96%的美国公司和88%的加拿大公司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其中,科技、生物类和银行类公司的购买率更是高达100%。可以说,董事及其他高管的责任保险已经成为西方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张立文告诉记者。
虽然近年来董责险热度不断提升,但在我国,董责险发展的时间仍较短。一位保险经纪公司业务经理告诉记者,董责险在我国属于较为“年轻”的险种,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仍较低。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和强监管的背景下,董责险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董责险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张立文认为。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董责险因其灵活的场景适应性和日益凸显的战略重要性,必将成为未来市场各方争相配备的产品。”
“合理运用董责险有利于保障公司管理者合法利益,促进管理层锐意进取,保持公司创新发展;同时,引入保险公司外部监督,也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合规。但这也有可能被恶意利用,成为上市公司和董监高的‘挡箭牌’。”邓之东告诉记者。
对此,邓之东建议,要加快完善董责险相关产品监管制度,对现有董责险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和改革,制定出有针对性、适合我国国情的董责险监管方案,促进董责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董责险产品在设计方面要注重提供更加精细的定价、更灵活的方案选择、更详尽的责任义务条款,更好地保障参保企业及被投保人的利益,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流程,帮助企业进行快捷、准确的风险评估和申报,从而增强企业投保董责险的积极性,提升该险种的参保率。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