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供需持续扩张。1月2日公布的2023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高于2023年11月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升至4个月来新高。专家分析称,这显示出中小型制造企业市场预期恢复、信心提振、业务活跃。
从分项指标看,2023年12月制造业生产、需求扩张速度小幅加快,分别为2023年6月、3月以来最高。三大品类产量均上升,外需边际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回升至近6个月来最高。
尽管供需扩张,2023年12月制造业就业压力仍未缓解,就业指数降至2023年6月以来最低。此外,2023年12月原材料库存指数连续3个月下降,与企业普遍压缩库存和削减成本有关。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青年研究员廖博表示,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就业指数边际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转入收缩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小幅向下调整,说明经济总体仍处于弱修复的通道。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2023年12月制造业景气度继续改善,但当前内外部需求仍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待巩固,尤其是居民和企业预期偏弱,就业市场承压。
“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应着眼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在确保就业优先、民生保障的前提下,建立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
廖博分析称,结合PMI的结构性特征来看,未来总需求侧的宏观政策或将继续发力,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领域,将有效拉动制造业和广义基建投资。
2023年12月的制造业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微降,市场对前景依然乐观,但也对客户预算收缩、竞争激烈、市况低迷等情况存在顾虑。
王喆认为,展望2024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尚有空间,稳就业政策力度尚待进一步加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缓解就业市场压力,切实改善民生,培育市场主体长久信心。
廖博预计,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