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5点左右,义乌国际商贸城周边道路都会“准点”堵车——数万经营户闭店后鱼贯而出,驾车返程。
寻常的一天,不寻常的一年。刚刚过去的2023年,尽管外贸形势严峻,但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勾画出了一条“活力曲线”。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221.2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出口4616.2亿元,同比增长15.7%。
小商品,大市场。这股源自超强供应链的活力,投射在7.5万家商铺上,生成为一个个订单;映射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身上,则是持续的迭代与创新。
订单多起来了
这段时间,正值龙年春节用品的出货旺季。作为专业做原创年画产品的大商户,新桃年饰创始人王燕和丈夫忙得不可开交。
“工厂工人都在加班,订单多得做不过来。”王燕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一般年画产品的订货季集中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这次的旺季比预想中更旺,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还有不少海外华人客商前来采购,订单已经排到了2024年1月中旬。”
“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这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常说的一句话。有着7.5万家商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繁忙景象几乎贯穿了2023年全年。
这些忙碌的身影,刻录了一组数字——2023年12月,义乌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年快递量超百亿的县级市。这意味着,每天近3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往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在义乌小商品城调研时了解到,不少商户订单都有超预期的增长,工厂生产已经排到了2024年4月、5月。
刚刚接待完一批国外采购商,浙江伊凌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陶菊英马上给工厂打电话,询问订单情况,“保交货”成为她眼下最重要的事。陶菊英夫妇主营卫浴产品出口,创立的“FIRMER”品牌已经小有名气,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
“2023年以来,市场人气回来了,外国客商明显增加,我们1至10月的订单量增长了60%。”陶菊英说。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人气回升外,市场也在悄然变化,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正在不断增长。
“往年欧美客户较多,但今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户明显增多了。”在义乌市美时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剑晶看来,国家政策导向以及交通物流、金融服务方面的多重便利,是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外商来义乌的重要因素。
记者从义乌商城集团处获悉,2023年1至11月,整个市场抽样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日均客流超20万人次,日均外商流量3100多人,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1至11月,义乌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924.7亿元,同比增长22%。
转型,创新
202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外贸承压前行。传统制造业企业都感受到外需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
为何义乌外贸逆势增长?多位商户告诉记者,从产业链角度看,义乌的组织能力、供货能力、市场供应链的韧性在全球仍具有强大竞争力。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义乌企业选择主动出击,在转型中求发展,通过创新及品牌建设来升级构建企业“护城河”。
“你们的产品款式多,价格好,质量靠得住!”来自伊拉克的客户阿里的一番肺腑之言,让陶菊英颇感欣慰。她告诉记者,产品好服务优,才是留住客户的最大“法宝”。
陶菊英回忆说,2008年在国外参展时,一些客户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义乌)产品是垃圾货”,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也促使她转向品牌化之路。“前几年,我们几乎把所有收入都投到了品牌建设方面,一开始很难,现在走出来了!”她说,“把客户服务放在首位,用创新解决一个个‘痛点’,形成了一个贸易服务的闭环。”
传统的年画产品,义乌老板娘也在进行创新升级。“一方面,我们的年画产品和多个设计师团队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爆款’;另一方面,我们在自建和合作工厂内,引入更加科学的生产和管理工艺,保证产品品质。”王燕说。
商户在转型,商场也在转型。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也在经历着创新转型之路,完成从传统商贸企业到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商的蝶变。
义乌小商品加速出海,依靠的是日益便捷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小商品城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海外仓、建设海外市场,打通跨境支付。截至2023年12月,新增海外仓50个,累计达到210个,面积超190万平方米,覆盖54个国家。合资公司智捷元港业务范围已拓展至全球129个国家、60家船司、33条航线、453个目的港。
小商品城总经理王栋向记者介绍,2023年是YiwuPay“义支付”展业元年,截至当年12月22日已累计为超2万个商户开通跨境人民币账户,跨境清算资金超70亿元人民币。商城推出的“小商AI”大模型为市场经营户赋能,目前已累计服务超过2000家市场经营户。“一方面,小商品城围绕传统线下市场不断促繁荣,在稳定基本盘的同时,带动增量及市场外延;另一方面,侧重履约端,以数字化为引领,打通出海供应链,构建全链路贸易生态闭环。”王栋说。
新时代的世界商圈
“市场兴则义乌兴,市场衰则义乌衰。”在义乌,这是共识。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义乌)‘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2023”上,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发出感叹,义乌这样一个不靠海、没有矿产资源的城市,却因为商贸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小商品之都,这是一个奇迹。“义乌商品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的转型和改革的奇迹。”他说。
推开义乌这扇窗,世界不仅看到了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硬实力,更感受到14亿多人超大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如今的义乌市场,汇聚了26大类210万种商品,贸易覆盖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有3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客商常驻义乌,更关联了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产业工人,是名副其实的“小商品,大市场”。
“经过一代代义乌人的努力,义乌形成了新时代的世界商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下一步,义乌要不断放大市场能级、国际贸易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开放能级、改革能级、文化能级,以此提升商圈能级。并依托外商云集优势,融通中国和世界,使义乌成为“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
面向未来,义乌的创业者创新不止——
陶菊英刚刚组建了新的海外营销拓展团队,明年将扩大对海外客户的一对一扶持,同时,在扩大传统海外市场的基础上,也将增强对墨西哥等新市场的开发力度。
福多拉饰佳创始人孙灵娟告诉记者,除了持续加大饰品研发人员配比,加快新品更新外,近期还在小红书和抖音进行了相关广告投放。她每天都会查看数据并接待“引流”来的新客户。“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年轻的创业者,我们的营销活动也要与时俱进,希望通过这些更加年轻的平台进行广告展示,吸引和培育一些新客户。”
义乌小商品的输出通道,则继续向全球延展。华东国际联运港相关负责人樊小红告诉记者,预计2024年发送班列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为满足增长的需求,正在规划增加通往中亚地区的中欧班列。”
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东侧不远处,总投资逾83亿元的全球数贸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是义乌向第六代市场迭代跃升的标志。
“与前五期的市场不同,第六代市场是一个不打烊的市场,目标是将义乌打造成为自贸特区!”王栋对记者说,以新型进口市场为核心标志、线上线下数字化联动、全球化布局、货通天下的第六代市场,让全球商人依托义乌自贸特区平台,便利自由开展全球贸易。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