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技术上的提升,能否对整个演出市场带来改变呢?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等正式发放了4张5G商用牌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IMT-2020(5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表示,5G商用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公开指出:国内5G将在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商用,在2021年到2026年实现包含数百万量级的宏站和千万级小基站的大规模商用。
5G网络,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在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无wifi下流畅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虚拟现实数据的实时传递问题,并且永远连接。具有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等特点,可以全面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场景中。
而在高稳定性、高容量的传输渠道下,将会带来科技提升,全面而无时间、信息差的传播传播局面。随着5G应用广泛融入社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文化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将会不断丰富,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艺等传统业态的数字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具有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等体验特性的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将不断涌现。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现场演出行业——一个本身就强调“体验性”的行业,因为5G强大的数据传输功能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提升,对于整个演出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演出内容与形式是否也会随之改变?而这种改变又是否会带来本质上的颠覆?
产业链的补足完善
超高清的演出实录将会成为产业链中的销售衍生产品,演艺行业的产业链也将更加完善。
当下演出市场的现场演出,尚未实现演出内容的高清官摄录制。对于一些巡演几年“封箱”不再重演的剧目来说,更为可惜。对于现在大部分执着于演出内容的“死忠粉”,只能依靠网络上东拼西凑的影像资源。而目前的大部分演出录制视频,基本上画面音响质量都十分一般,观感较差。因为并未开发高质量的演出录制产品,也难以作为衍生产品进行销售。
5G时代后,我们将迎来超高清视频(4k/8k)。超高清视频已经逐渐在文化产业领域开始应用,一些文化企业如中国移动、华为、爱奇艺等也陆续开始布局超高清视频产业。可以预见的是,在5G条件下,未来的演出将会开发“超清录制影像”,并在官方渠道进行销售。
科技赋能成为“常规操作”
与4G相比,5G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传输速度和更加稳定的传输通道,容纳更大的数据量。这为一些需要强大数据传输的科技使用,提供了巨大优势。
VR、AR、全息投影等“黑科技”在现场演出中的运用其实4G时代就已经不稀奇。但在过去现场演出中种种“黑科技”的加成,因为技术支撑不足,这种科技加成大多也只是一种实验性的尝试:信号传导问题导致视听体验不足,“虚拟现实”和真正的现实感官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技术问题下,这些科技赋能其实本质上只是让观众图个新鲜。
2019年4月20日至21日,由来自德国的VR技术团队赛博格强盗策划出品的VR戏剧《见见朱丽叶|见见罗密欧》在北京上演。每个观众都有20分钟的时间,通过VR设备进行观看体验剧目中的真实场景。
然而团队在个人主页介绍演员数字化技术时也明确地展示了犹疑:“这种技术运用具有挑战性,因为它输出效果并不完美。但它或许是有效的……。”而从表现形式来看,展现效果距离真正的现实画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正在巡演中的舞台剧《三体II 黑暗森林》前期宣传中最博人眼球“运用裸眼3D和3D眼镜呈現剧中经典场景”在实际操作中状况频出,遭到了不少观众诟病:3D眼镜失灵、失效现象不时发生,严重影响观剧体验;带上眼镜之后,对整个观剧效果并未产生视觉体验上的实质提高。
在数字技术尚未完善时,这些科技加成为观众带来的感官变化,是相较于传统现场演出值得期待的部分。但反之,也会因为信息传输中的种种“后劲不足”成为一个暴露短板的关键。
而5G带来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与信息传输功能的支撑,势必会带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8K视频、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式的协同发展。
同时,5G强大的连接功能,让“万物互联”变得不再遥远:未来多个演出设备形成联系,能随时检查、排除故障,以及多个设备0延时共同控制等等功能都变得可以实现。
随着5G数据的全面普及,科技手段和现场演出方式的结合,将不仅仅是演出过程中的一种技术宣传手段。这些“科技赋能”将在现场演出中成为一种可用来进行创作的工具,甚至变成演出内容的一部分。
舞台技术的创新的可发挥空间将大大扩大,种种技术手段在演出行业中的运用也会逐渐变成一种常态,而非“新尝试”。
“亲临现场”必要性的削弱
现场演出的“现场性”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概念知识而非必要条件。
在现场控制方面,因为5G信号的稳定性,这大大降低了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对场地布置的需求。原则上说,只要有5G信号的地方就不用线缆或者当地的WiFi设备进行信号控制了。而因为5G的强大数据传输能力,一些常规性的临场控制可以直接借助云计算来实现,一些指令也可以由云平台直接完成,降低了现场控制设备的成本,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现场和转播的节目效果。这也对现场传播上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同时,5G超强的数据传输能力再加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VR)的运用,使得现场演出的“在场性”达到了一个新的维度。虚拟歌手洛天依在江苏卫视2019跨年演唱会上与薛之谦的现场合唱,与钢琴家郎朗的音乐演唱会,都属于此类技术的初步应用。
实时动作捕捉技术,能让虚拟人物在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与真人无异。线下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欣赏到合唱的效果,同时在现场的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端感受到和舞台上完全不同风格的演出,现场演出的趣味性将大大增加。
而在5G支撑下,多种技术的联动使用,现场演出的因为“在场性”而产生的更加多元丰富的感受,也将不再是不能模拟不能复制的。
201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奥地利广播电视公司镜头记录的第六十次。实况转播范围已经超过了90个范围和地区,实现了5.1环绕声效。
5G信号时代下,极度高清视频画面、杜比环绕音效、流畅的播放效果……都将逐步得到实现。因为去不了现场而观看直播的选择已经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甚至将变成一个相对优解:云平台内存储的不同布景,都能够通过舞台上的表现,把相应的布景实时传输到现场的显示单元之中,实现多个不同角度的观感画面传输——这能给不在现场的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角和更多的细节表现,更丰富的色彩运用,以及更细腻的环境体现。
甚至,通过移动设备观看的观众还能够自由选择视角:比如从演员的视角来观察台下观众的反应,追踪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的表演……这种多样的视角和视角的自主选择性都是当下在现场观看所不具备的。
结语
5G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为整个文化产业领域都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究竟是一种对现场演出原有体验更深刻的加强还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目前尚是未知之数。
对于演出行业随着5G而带来的种种技术革新,在“万物互联”的同时,也模糊了很多领域的界限:对现场演出无时间差、多角度的流畅转播,虚拟人物与真实人物同台互动演出,自由选择切换的视角,虚拟现实中无比真实的感受……
在5G视角下,对现场演出的种种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现场演出的认知,确实会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恍惚:当下的现场演出模式在5G时代下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种概念或者情怀?
是优化加强还是颠覆性的变革,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交给时间。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本文作者:屈欣悦,原标题:《势不可挡的5G浪潮下,现场演出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