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斌
近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夏布小镇举办的第四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上,酉阳县龚滩古镇景区选送的《酉阳耍锣鼓》《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在夏布小镇进行专场演出,浓郁的龚滩古镇元素,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酉阳县文化馆馆长石胜利说,酉阳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重庆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酉阳通过“非遗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从岁月的尘烟中“走”出来,在景区“活”下来、“火”起来。
盛开的非遗“艺术之花”
酉阳桃花源景区是酉阳旅游的龙头景区,不仅有中国武陵山区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土家族、苗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也保留和传承着“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桃花源景区的主旋律和核心竞争力。
“西兰卡普”,土家语里的“土家织锦”和“打花铺盖”,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桃花源景区为展示“男耕女织”的核心文化内涵,引入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兰卡普”,打造了文化旅游景点“织锦坊”。
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土家织锦”技艺的土家姑娘左翠平,凭借高超的技艺用经纬交织的“打花铺盖”向中外游人展示“土家织锦”的魅力。她精心设计的以《土家摆手舞》《梦回桃花源》《酉水之恋》为题材的织锦壁挂、织锦挎包、织锦背包等产品,备受游客的青睐,成为桃花源景区独特的文化风景,让“西兰卡普”成为盛开在桃花源景区的非遗“艺术之花”。
“土家织锦”的成功让桃花源景区意识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通过升级改造,景区推出榨油坊、煮酒坊、碾米坊、铁器坊、染布坊等文化旅游景点,让酉阳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哭嫁等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登上景区的舞台,以《桃花源记》为蓝本,推出集酉阳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项目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实景剧《梦幻桃源》,使千年的传统在桃花源景区落地生根,散发久远的活力。
“千年龚滩”的岁月回音
“没想到,我们来龚滩古镇旅游,不仅看到了非遗歌舞《梯玛古歌》,连吃的绿豆粉都是非遗。”来自山西游客齐志杰兴奋地说。
近年来,在县文化馆和龚滩古镇景区的大力协助下,古镇居民刘胜花将祖传的绿豆粉制成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如今,她的绿豆粉年销售达12余万公斤,创收50余万元,成为景区助推传统文化精准扶贫的成功典范。
“绿豆粉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的魅力,我们希望能让一些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在龚滩古镇焕发生机。”石胜利说。在龚滩古镇西秦会馆里,一台展示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梯玛古歌》拉开帷幕。它汇集了酉阳民歌、古歌、土家摆手舞、面具阳戏、耍锣鼓、上刀山、薅草舞等节目,参加演出的都是当地非遗文化传人和民间艺人。非遗文化的神奇,千年龚滩的悠远,为游客描绘着酉阳土家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宏画卷,传承着千年的祭祀、傩戏、上刀山、薅草锣鼓、民歌、古歌在龚滩历史中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非遗龚滩”旅游文化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徜徉秀丽的武陵山水风光,感受真挚热烈的土苗风情和泥土的芬芳。
花田梯田的“云水谣”
站在花田何家岩村一眼望去,薄如禅纱的云雾挂在山腰,远观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画卷。
花田梯田也叫何家岩梯田,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境内,数万亩重重叠叠、曲曲弯弯、盘山环水、波光闪闪的神奇梯田,广布于这里的山岗、沟谷。这里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产出来的稻米米粒光滑,颗粒均匀,做成米饭油润光亮,香味浓郁,口感极佳。
菖蒲花田景区负责人彭琦介绍,花田有近万亩的梯田,从唐宋起,历代朝廷都把花田大米定为皇室“贡米”,传统古法耕种方式在这里传承了数百年。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希望把有机大米这个产业做大,把梯田规模做大,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后,反过来带动有机大米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农业和旅游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熊正禄应邀在花田景区教何家岩村的村民演唱非遗项目《啊啦调》,组织村民开展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耕种祭祀和农事体验等非遗展演活动。如今,高亢洪亮的《啊啦调》,欢快的土家摆手舞,火红的农家乐,连同每年数以万计的摄影发烧友和观光客,让这个曾经沉寂的山乡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和摄影的“天堂”,激发了景区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