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0年9月4日2:45,欧国联甲等第4小组的比赛率先开打,德国和西班牙的焦点战依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最终,比赛双方各进一球,德国方面,由前锋维尔纳在下半场利用一次快速反击将球打进;而西班牙,则是在终场补时结束之前,由后卫加亚门前补射将球打进。
比分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看到改变
近在咫尺的3分,就这样变成了1分。赛后,德国后腰京多安还试图与主裁判沟通,勒夫更是久久的立在原地,愁眉紧锁。不愿抄作业的他,依然固执,依然在不断的尝试改变,但愿这些固执和改变能让德国队在明年的欧洲杯能够东山再起。
赛后与裁判理论的京多安
勒夫的固执从首发开始
本场比赛,勒夫继续考察新人,在德国队比较薄弱的左边卫的位置上,亚特兰大后卫戈森斯终于完成了国家队的首秀,这位没有德甲经历,被誉为“曲线救国”的他成为了勒夫启用的第107位球员。
没有德甲经历的戈森斯,完成了国家队首秀
首发方面:德国队沿用了之前的3中卫体系,吕迪格、聚勒、埃姆雷詹一字排开;中场方面:克罗斯、京多安组成双后腰,戈森斯和科雷尔分别出任左右边前卫;前场方面:德拉克斯勒、萨内、维尔纳之间菱形站位,小德更贴近前腰的位置。
双方的首发安排
关于这份首发,我有两个疑问:
1、埃姆雷詹为什么去打中后卫?德国队没有优秀的中卫吗?
2、在巴黎圣日耳曼沦为边缘人的德拉克斯勒,为何还能进入首发?
这两个疑问也看出了勒夫的固执。首先,勒夫依然偏爱三中卫体系,强调两个边路的前插助攻,即使弗里克的拜仁已经为勒夫做好了示范,但固执的德国人已经坚持走自己的路;其次,无论是埃姆雷詹,还是德拉克斯勒,都是各支球队的边缘人物。无论是联赛,还是欧战赛场,他们都很难获得机会,相比之下,詹的境遇或许还要好一些,而德兔在俱乐部的现状却更为糟糕。
萨内在本场比赛表现出色
用熟悉的球员,几乎是每一位教练的共性,但勒夫为何会选择这两位“失意人”呢?这让我想起了快两年前的任航,即使被球队“三停”,他依然能成为国家队的主力。但有所不同的是,在这两个位置上,德国队都是人才济济!
勒夫就是这样一位主教练,即使带领球队收获联合会杯冠军的小德,已经不是3年前的他了;即使在大众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德拉克斯勒依然首发打满全场,而且还是在德国最不缺的前腰位置,这的确能看出勒夫的固执。勒夫的改变从控球开始
自从2018年兵败喀山,以传控打法为主的德国队开始了痛苦的变革。勒夫的留任,也反映了他不断改变的决心和性格。从2006年接手球队开始,不断融合和学习同样是他的标签。
勒夫赛后接受采访
数据层面上,勒夫在传控鼻祖的西班牙面前,放弃了更多的球权。德国人以接近20%控球率的牺牲换取了反击中的空间,本场比赛中,德国队最有威胁的进攻基本都来自反击,这在过往的比赛中,这是不常见的。
全场数据对比,德国(左)
控球率的减少,也预示着传球数的减少,即使场上有克罗斯这样的传球大师的时候,德国队依然贯彻着这一打法。
克罗斯的出球组织数据
全场比赛,克罗斯只有61次传球和74次触球,而西班牙同样位置的蒂亚戈却有多达104次传球和122次触球,几乎是阿宽的两倍。
数据上的差异也反映在球场控制,除了控球率,球队的热区图比较也很能说明问题。
球队热区图对比,德国(右)的覆盖面明显低于西班牙
而双方热区图最大的不同就是攻入对方禁区内的情况。德国队显然是落后的一方,以防守反击为主的勒夫,更看重反击中的效率和攻守转化时的速度,而讲求控制的西班牙显然更渴望通过控制,来帮助防守。
重用萨内,德国队才有出路
而这或许就是勒夫的改变吧,对于拜仁赖以成名的“高位逼抢”,以及之前很“受伤”的控制足球,勒夫显然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缺乏莱万一样的强力中锋,没有出色的边路进攻球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勒夫向弗里克学习的客观条件。这条路看似固执,实则也能看出他不断适应下的改变。写在最后
虽然没能取得3分,但显然结果却并没有那么重要。勒夫的固执依旧,勒夫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到底哪一个才是成就他的关键呢?到底哪一个才是德国足球复兴的未来呢?
前进,德意志战车!
很遗憾,没能看到哈弗茨和布兰特的出场,在德国队最富裕的前腰位置上,德拉克斯勒真的能成为勒夫心中的天选之子吗?还是对于这两位天才,勒夫还有其他打算,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下场比赛能告诉我们答案吧。
期待,哈弗茨精彩的表现!
(爱德国队,爱重庆当代,我是足球老中医,感谢你的阅读,期待与你的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