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宫勇吉是个90后。他的成长轨迹是这样的:山东莱阳—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校园走回校园,从学生变为师长。宫勇吉也是2017年“青年千人计划”中的一员,在出国深造后回国发展,回到北航。
实际上,包括宫勇吉在内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在为科技插上翅膀的时候,早已飞过天空大海,有很多选择,但是,他们还是眷恋祖国,向往故土。
宫勇吉说,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发展而言,无疑中国更为适合。
“用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差距:我们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美国的科研经费则是逐年紧缩。我们的人才政策包括方方面面,不但有经费支持,还有住房、团队建设等等,这样完善的措施让我们不用考虑太多,只需要专注科研,专注育人就好了。”宫勇吉说。
而国内的科研发展也正一日千里。“我了解到的数据大概是这样的,2016年,国内材料学领域在《自然》《科学》等顶尖杂志发表论文的数量是10篇左右,2017年,这个数字就翻番了,有20余篇。我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宫勇吉很自豪地说。
宫勇吉的博士生导师是个印度裔美国人。宫勇吉曾向导师提起参加“青年千人计划”归国的种种优厚条件,老师却既高兴又惋惜。“他为我能迅速成长高兴,同时感叹自己国家缺少这种助推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宫勇吉说,“之前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也听同学和老师说过,大约十几年前,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总会劝中国学生不要归国,因为科研成果会出得相对慢一些,但最近几年已经不同了,老师们会告诉我们,回国发展和在美国一样,都能有很好的前景。”
“身处科研最前线,我们有最刻苦、最用心的学生。我们这里氛围轻松,一起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我想,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宫勇吉说。
“我的同学们很多都选择回国发展,回国更有利于年轻人的发展,是我们的共识。”宫勇吉说。(记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