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器创造艺术品 成为“人”还远吗?)
机器都能创造艺术品了,它成为“人”的那天还远吗?
【网易智能讯12月25日消息】机器有创造力吗?
这取决于你对创造力的定义。机器可以创造艺术吗?那音乐呢?诗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因为艺术、音乐和诗使得机器富有创造力吗?额,那可不一定。
大部分艺术中的美感(绘画、雕塑、音乐)都可以通过某些富有创造力的媒介得以传递思想和感情。比方说,语言就是一种媒介,艺术可以通过诗歌和文学的形式得以成型。如今我们拥有可以作画、写歌、写诗的机器,如何阻止它们的创造力呢?这跟以前的机器不一样吗?
人类的优势人类的艺术灵感来自内部和外部资源,而机器的艺术行为(绘画,诗歌,音乐)仅出自外部资源——即对人类艺术的模仿。现在的机器并无真实复杂的内部现实模型,这种模型无法使它们获取感觉和欲望,然而这正是人类创造艺术的来源。也就是说,机器并无感情。
这正是机器生产的艺术和人类创造力之间的主要差别:人类通过内部(即感觉和情感)和外部(即他人的创造力)创造艺术,但机器只会单纯地复制人类的作品。
模范游戏如今机器是如何创造艺术的呢?
一般而言,机器大量收集人类的艺术行为——即训练数据。然后将数据输入到机器中,直到机器熟悉各种模式,能够创造类似的艺术品。机器把各类艺术行为编码为数字(特别是矢量和矩阵),然后便可以在训练数据的过程中“理解”这些模式了。
当机器掌握了已有的数字后,它便能创造类似的但全新的数字组合。
接下来,我们获取这批数字并对其解码(就是将第一步“编码”反着做一遍),并在最初创造的媒介中渲染这些机器制造的“艺术品”。
在当今先进的技术下,这种训练可以产出让人难以置信的效果。机器生成的艺术品显而易见,是超现实的,甚至还是高度写实的。人类有的时候设置还无法区分它们是人造还是机器创造的。
然而目前的技术只停留在模仿机器上,却未曾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示自己所想所感。再重申一次,机器人并无内在意识,无法从中激发创造力,它们只能模仿看到的数字模型。
机器会产生重要影响吗?有人也许会争辩,认为这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毕竟艺术是艺术,机器是机器,两者之间的明显界限难以确定。但这种想法就没抓住重点了,我们讨论的是机器创造性的问题,不可能所有人都统一观点。
我认为机器艺术的关键过程缺乏一个重要的元素——内部灵感,仅凭随机过程进行模仿远远不够。
结论最后,我们需注意的是,未来会发生变化——模型将变得更复杂,机器智能不断发展。体会情感、表达自我还有保持意识的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对于机器究竟是从内部感受还是从简单的数字模仿中获得灵感至关重要。
(选自:TowardDataScience作者:Shayaan Jagtap编译:网易智能参与:Mea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