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6月10日,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以及《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比2016届(4376元)增长了759元。
报告对15.2万201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和15.1万2018届高职高专生进行了跟踪评价。报告覆盖了1031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378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53个;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03个职业;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327个行业。同时,报告还对约7.2万2015届大学毕业生调查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调查。
同时,报告显示,从各专业就业率、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数据分析,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因就业率高、薪资好被列为“绿牌专业”;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等专业被列为“红牌专业”。
[收入]
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收入最高
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4624元。这比2017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2016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
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比2016届(4376元)增长了759元;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届(3860元)增长了252元,比2016届(3599元)增长了513元。
2015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723元(本科:7441元,高职高专:6005元),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726元(本科:4042元,高职高专:3409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了2997元,涨幅为80%。。其中,本科增长了3399元,涨幅为84%;高职高专增长了2596元,涨幅为76%。
哪些专业收入高?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是交通运输大类(4691元),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3621元)。
在本科主要专业中,2018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是信息安全(6972元)、软件工程(6733元)、网络工程(6597元)。在高职高专主要专业中,2018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是空中乘务(5503元)、铁道工程技术(5186元)、软件技术(4995元)。
在本科学科门类中,2015届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为8169元;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教育学(6093元)。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2015届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电子信息大类,为6901元;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5160元)。
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月收入最高,为10470元。2015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月收入最高,为8064元。
[专业]
“法学”等专业连续三届亮“红牌” 就业需求相对饱和
报告依据各专业的失业人数、就业率、月收入,以及学生对专业就业的满意度评价等数据,列举了2019年的“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绿牌专业指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9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连续三届绿牌。
红牌专业”则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为需求饱和型专业。2019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法学。其中,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连续三届红牌。
[就业城市]
“北上广深”就业比例持续下降24%三年内离开一线城市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报告统计时,“新一线”城市指杭州、天津、苏州、南京、成都、宁波、西安、武汉、重庆、郑州等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
另外,报告还显示,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
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7.9%上升到了2018届的37.3%。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60%)最高,其次为天津(58%),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45%)。
[就业满意度]
毕业三年的大学生 在政府机构等工作满意度最高
蓝皮书显示,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其中,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68%、65%。2018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65%,高职高专:67%)、“发展空间不够”(本科:53%,高职高专:53%)。
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学科门类是教育学(73%),就业满意度最低的学科门类是工学(67%)。在2015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73%),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59%)。
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76%),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均为67%)。2015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72%),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64%)。
此外,报告显示,从不同城市来看,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1%)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但从近三届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
撰写报告的相关专家解释,就业满意度是由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