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越质朴,越高级!
建筑回归自然,生活回归日常:东西方的自然实践。
用一个恰当的距离,隔开都市的喧闹,面朝丹霞山,择一处缓坡,让建筑顺着山地的坡度,层层退台,生长于自然当中。
而共生形态依循着场地的框架,在本项目中,将“设计”置于三种人居文化语境的观照下,尝试了东方、西方三种类型的不同表现,以生活向自然回归,向日常诗意回归发起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01.
在这个空间中,色彩和材质的运用秉承日本传统美学中对自然形态的推崇,营造澄净如洗的肃净感。
设计在强调空间形态和物体单纯和抽象化的同时,更着眼于物体的相关性,每一个物件的放置都经过了严密的考量,以及在与空间发生关系的同时其物体所具有的意。
向自然借来材料,木头是木头的肌理,只是用时间“打磨”出不同的层次,形成物与物之间的“波纹”,制造阴翳,也制造了空间的流动。
在家具乃至器物的选择上,用弧度取代棱角,线条简洁而平稳,尽可能地贴近地面。
棕灰色的墙面,间或交叉着不规则的起伏,由编藤织物的质感或者直接砌在墙面的石块而组成。
而那种不规则的起伏,依然保留在物件的关系中,抬眼低头间,设计的线索穿插于空间的流动之中。
平面图
▽
设计总监:彭征
室内*软装设计: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案设计:张博、许淑炘
设计团队:谢俊升
主案设计:冯宁轩、刘祥贵
设计团队:吴惠霞
日光半斜,透过半透的樟子纸,洒下朦胧的静谧,木材自然的清香,被光影催化,弥漫在空间之中,物件本身的美感被极致地放大,置身其中,仿佛所有潜在的怀旧、怀乡、回归自然的情绪,都得到了补偿。
平面图
▽
02.
透过“意”的打造,将浸透东方的那种对于含蓄而深远的美感取出,神合、呼应于当下此地。
从岛屿取色,营造出天然的朴素感。打开墙面,让光和风进来,空间中材质的选择保留了粗粝的质感,仿佛已经在此被海风吹拂多年。
向山开窗,在这一方观云之境中,纵享水光山色沉淀美景的轮换,等春来,待秋去,随意从山间拾取的一截赤阳子,不加修饰,随意散漫,也可以成为客厅一处端景。
而空间之中的物件选择,莫不如是,保留着山水刻画的自然,内外皆景。
平面图
▽
03.
在此户型中,或者不该谈全然的西方,而是海洋文化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