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总裁许丹良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期货市场目前还是一个相对单一、仅仅上市标准化商品期货合约,场外市场、互换仍处于萌芽阶段,市场参与者和交易、结算、交割等市场业务仅限境内,境外投资者还无法直接参与交易。这种单一、封闭的状况与中国实体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形势已经很不适应。而国内充足的流动性也需要得到积极有效的利用,这又构成了期货市场难得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快从单一、封闭市场向多元、开放市场的转变,建设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以及现货市场相适应的期货市场,拓展期货市场服务范围,因此需要加快期货市场供给侧结构改革。
他说,从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路径和经验来看,当前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仍处在量变发展的阶段,要实现量变到质变也就是要实现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互联互通,最终实现两个市场融合为广大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一揽子衍生品服务,这首先就要期货公司解决服务实体经济中金融牌照受限这个“痛点”问题,渐进式地解决期货公司金融牌照不足的难点。
针对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以及金融牌照痛点难点问题,他提出三个方面的顶层设计建议。
第一,从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来看,需要重新定义中国期货市场。借鉴国外期货市场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日益成熟的金融市场,期货行业不能自筑围困自己的“藩篱”,应争取更多的创新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甚至银行等金融机构结成广泛的战略联盟,推动我国期货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做精、做深、做强。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实体企业,就是为广大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推出各种解决方案。当前实体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包括“采购、融资(境内、境外、直接、间接)、投资(境内、境外)(风险、流动性等)”内容,当前或未来中国期货市场产业客户的金融需求从内涵到其外延都在不断扩大,这就需要中国期货市场与时俱进来满足广大实体企业的巨大需求。
第二,从金融机构属性角度来看,需要对中国期货公司进行重新的定义。我国期货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以不同于证券、银行、基金、保险的另一金融业态存在于金融市场,使得期货公司逐渐脱离正常金融业态的发展轨道。然而传统单一的经纪业务模式,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即使在放开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允许开设风险管理子公司之后,也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期货公司的金融服务功能,需要紧跟证券、银行、基金、保险的发展步伐,必须给予期货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同样的“国民待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我国现行期货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因此需要监管机构从金融机构属性出发,重新界定中国期货公司,紧跟传统金融机构和境外成熟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
第三,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需要赋予中国期货公司全金融牌照。期货公司是中国期货市场的两大主体之一,是连接期货交易所和广大实体企业的中杻和纽带,是连接虚拟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力量之一。我国的期货公司目前主要以期货期权经纪业务为主,不利于期货行业整体实力提升来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三农”。国外的期货公司大多都是全能金融公司,具有经纪、结算代客理财、代理场外交易、基金管理、顾问服务和融资职能等。随着中国期货行业2020年将正式对外开放,监管部门应借鉴国外成熟的期货公司运营经验,逐步赋予期货公司全金融牌照,使得境内期货公司紧跟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保障境内期货公司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方位服务于境内实体经济。
许丹良认为,无论从期货监管宏观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中观角度、或是从期货公司牌照微观角度,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诸多“痛点”以及需求亟待解决。监管部门应该从《期货法》(立法中)、《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各项期货监管政策、期货行业发展以及期货公司牌照等方面入手,重新定义与规划中国期货市场和中国期货公司,赋予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所需的全牌照,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