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布局6C超充电池
“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今年以来,市场上不断有消息传出,多家公司已经研发出具备6C超充倍率的电池技术。不仅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等动力电池制造商推出了6C超充新品,广汽、奇瑞等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高倍率超充电池领域。业内认为,动力电池的“含C量”已经可以从技术层面显著提升用户的充电效率,不过,要真正让用户进入超充时代,还需要充电桩、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协同配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铭
●趋势:动力电池提升“含C量”
6C已经成为超充电池的新“标准”。今年9月,宁德时代与上汽通用汽车联合推出了行业内首个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并宣布该电池将从明年开始在新升级的奥特能准900V高压电池架构中投入使用。6月,亿纬锂能推出了其大圆柱电池新产品Omnicell全能电池,这款电池具备6C快充能力,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充电效率。除了动力电池厂商,自主研发电池的整车厂也跟紧了步伐。早在2022年,广汽集团孵化的巨湾技研就宣布推出6C版XFC极速充电动力电池,该电池能在8分钟内将电池电量从0%充至80%。最近,奇瑞也推出了其鲲鹏电池品牌,并宣称该电池同样具备6C超充技术。
在电池行业,“C”指的是充电倍率,6C电池意味着具有更高充电峰值倍率的电池。具体来说,6C电池意味着电池能在其额定容量的六分之一时间内充满电,换算成实际时间,大约是10分钟内就能充电至80%。
6C是如何实现的?一位锂电企业的内部人士齐霆(化名)表示,要实现6C超充就需要电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冷却系统等经过针对性设计研发,以满足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的超充需求。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已经从2022年的3C快充时代迈向了如今的6C超充时代。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动力电池充电效率逐渐提升,新能源车在性能上逐渐逼近甚至超越了传统燃油车,这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痛点:高功率超充桩建设成本高
“开电车最恼火的就是遇到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被插队。” 电车车主吴先生说道。近年来,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站常常出现数小时的长队,新能源汽车充电慢、充电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那么,6C电池上车之后是否就能解决用户的补能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电池的“含C量”虽然提高了车辆支持的充电倍率,但超充桩普及率仍在低位。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谈道,用户“里程焦虑”背后,既有电池续航能力、充电速度等技术原因,也有充电便利性的非技术原因。光大证券研报指出,超充桩建设成为高压快充推广的制约因素,超充桩成为充电桩投资的侧重点。
目前,市面上存在慢充、快充和超充三种充电桩。根据重庆市和深圳市两地对于“超级充电设备”定义的地方标准,明确超充设备单枪额定功率不低于480kW。记者在某三方充电桩服务商平台发现,目前只有部分站点建设有超充桩,功率为80kW至480kW,即使有超充桩的站点,通常也只配备一台,而大多数站点仍然以慢充桩或快充桩为主。
超充桩尚未大规模推广有多方面考虑。首先是成本因素,有业内人士表示,“超充桩的建设成本是几倍于慢充桩,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回本”。此外,超充桩与其他充电桩共享功率,当其他充电桩同时工作时,充电功率会受到影响。“目前配电网的能力还无法支持大规模建设超充站。”该业内人士补充道。
另外,从配备车型来看,6C超充电池往往只被搭载于中高端车型,这些车型通常售价较高,主要面向对充电速度有极高要求的消费者,并非所有新能源车主都能享受到。在市场热度及需求度不高的情形下,充电桩服务商下场铺桩的动力也被限制。
●前瞻:多方加速布局 超充落地
高倍率充电电池的推出标志着行业技术迭代的完成。作为下一代充电方案,目前多方正在协同推进超充网络的建设。
去年,工信部组织对充电桩和充电接口的标准做了修订。新标准在保持与我国现行直流充电接口技术方案的兼容性的同时,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A提升至800A,充电功率提高至800kW,进一步推动了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早在2022年,广州市工信局官网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了将建“超充之都”,并将搭建“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明确2024年新增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的目标。此后,深圳、海南、重庆、福州等各地也纷纷宣布,加大超充设施的投入,制定了各自的超充建设规划。
企业也在加速对超充设施的布局。近日,宁德时代透露,正在联合车企和充电桩企业打造“神行超充生态”。今年4月,星星充电表示,将在126个城市推广液冷超充,并计划在2024年把1万座充电站升级成包含液冷终端的超级充电站。理想汽车表示,截至10月31日,理想已建设1000座超充站。
业内普遍认为,超充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液冷超充驱动产业链升级,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近90亿元。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指出,在公共充电场景下,大功率充电会成为主流。
●链接:企业加强研发以提升竞争力
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形下,提升自身产品“含C量”已成为各家动力电池厂商维持行业竞争力的手段。
三季报显示,动力厂商业绩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三季度实现营收超900亿元,虽同比下降12.5%,但营收仍领跑一众电池企业,公司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增加了28.58%。处于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商业绩表现参差不齐。亿纬锂能三季度营收同比微降1.3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1.38%。国轩高科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28.16%,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47.31%。而欣旺达则实现了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双增长,分别增长18.85%和46.87%。
从业绩来看,行业头部效应正在不断增强。宁德时代表示,公司毛利率提升的原因之一,是神行超充电池、麒麟电池等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溢价,以及技术创新、规模采购等带来的综合成本优势。鑫椤资讯锂电高级研究员张金惠认为,头部企业通过推出新产品获得溢价,使得强者恒强的趋势成为必然。对于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商来说,需要紧跟行业步伐加大研发力度,摆脱价格竞争的泥潭,并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