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快评:巴格达迪虽死 恐怖威胁未除)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在白宫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26日在美军方发动的一次军事袭击中自杀身亡。
巴格达迪是“伊斯兰国”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是继“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后最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过去5年来,巴格达迪为逃避追杀东躲西藏,很少公开露面。多次有媒体报道过他的“死讯”,但最终都证实是假的。这次的消息由美国总统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宣布,其可信度应该不用怀疑。
特朗普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宣布巴格达迪的死讯,无疑是因为这将是本届美国政府的重要加分项。有媒体分析称,一来,此时恰逢美国从叙利亚撤军不久,特朗普政府可借此作为反恐“标志性成果”回应盟友对撤军的批评,挽回些许颜面;二来,可以为美国在中东维持战略收缩态势提供理由;其三,还可以为明年的大选积累政治资本。
在国际反恐高压态势下,巴格达迪的末日迟早要来。国际反恐问题专家普遍认为,近几年,巴格达迪之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来说,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符号”,“伊斯兰国”整体势力衰败已是大势所趋。巴格达迪的死讯,将会大大挫败中东地区尤其是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的士气,短期内提振国际社会在中东反恐的信心,推动中东反恐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然,也应清醒认识到,一方面,巴格达迪的恐怖遗毒远未肃清,“伊斯兰国”近年来进入“化整为零”的状态更加值得警惕。在伊拉克,潜藏的“伊斯兰国”恐怖分子仍在伺机发动袭击;在叙利亚,数千名恐怖分子被羁押在多处营地,如何处置悬而未决;在也门、阿富汗、埃及,“伊斯兰国”分支依旧活跃;在欧洲,多国政府担心恐怖分子回流威胁自身安全。
另一方面,中东地区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仍然存在。西亚北非地区发生剧变的8年之后,叙利亚、也门、利比亚战火未熄,伊拉克重建缓慢、示威游行不断,黎巴嫩、阿尔及利亚、苏丹政局动荡,深层次问题犹存。
同时,巴格达迪之死尽管会让“伊斯兰国”遭受重创,但该组织并没有被消灭。从长期趋势看,恐怖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和分散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恐怖组织的分支机构实施袭击的威胁仍存,中东乃至世界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根除恐怖主义需标本兼治。一方面各方需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维持对其全方位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要早日结束战乱动荡,实现社会和解,努力改善民生,消除恐怖主义土壤。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更多的“巴格达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