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
米锋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米锋表示,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生产生活。
他强调,要继续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要继续加强学校、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人员健康监测;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陈操表示,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的构成受国际影响明显增大。从监测数据看,今年4月下旬,在输入病例当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已达到97.5%,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据介绍,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4月下旬的74.4%。从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我们将继续做好哨点医院确认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变异株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重症、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的变异株监测,会同海关部门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陈操说,我国已建立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在哨点医院、发热门诊、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开展疫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风险信号,各地疾控部门将会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边处置。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表示,新冠疫情还未结束,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仍然存在,国际交流限制措施的减少将促进中外人员流动,但可能会加快病毒输入和传播。他特别提到,将强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的监测,规范处置国外新型变异株可能造成的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严防境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造成我国疫情大幅反弹的风险。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