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首都劳动奖状那天,就像一位好学生,终于盼来了自己非常中意的一个大奖状,对我们是极大的认可与鼓舞。”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了74个单位“首都劳动奖状”称号,旨在表彰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为首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北京和睦家医院名列其中。再次谈起此项荣誉的获得,北京和睦家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和睦家)院长盘仲莹仍开心的像个孩子。
“北京和睦家作为非公医疗机构能捧回这个大奖状,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认可和肯定,这份荣誉对于我们团队每个人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大家伙儿都开心极了。”北京和睦家首席医疗官孙芾同样动容表示。
获得“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和睦家实至名归。据了解,2022年北京和睦家医院在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国际医疗发展为主线,以疫情防控为重点任务,全面开展各项医疗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以北京和睦家医院为中心,在京形成“4+4+6+1”医疗服务网络,即4家医院、4家综合门诊部、6家诊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集疾病预防、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缓和医疗等全生命周期照护。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和睦家按照市区各级部门的要求开设发热门诊以及核酸检测实验室。作为发热门诊努力为首都疫情防控、维护医疗秩序做出贡献,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坚持提供7天24小时急诊服务的非公医疗机构之一。
在北京和睦家工会主席刘晓磊对五一劳动奖状的总结材料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了北京和睦家在这期间所付出的努力:截止至2022年底,北京和睦家医院共接诊成人和儿童发热患者3万余人次,其中外籍患者占20%,来自于130余个国家或地区,院内采集检测核酸标本近55万人次。
在荣誉与成绩的背后,业内更为关注的是,作为非公医疗机构代表之一的北京和睦家,完成海量工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医院管理智慧?又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首都建设?
多方成就助力健康北京建设
荣誉是对奉献者最好的嘉奖。
众所周知,非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在推进健康北京建设中,以北京和睦家为代表的非公医疗同样在持续贡献着力量。
在北京和睦家捧回“大奖状”的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接到北京市、朝阳区两级部门支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北京和睦家便迅速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2021年1月1日一早,和睦家医护人员便进驻朝阳规划艺术馆,进行疫苗接种,首日便完成了近四百针次的接种量。但是在结束了当日的接种工作之后,大家通过总结、优化流程及改进方法,第二天便高效完成了3千余针次的接种工作。这只是北京和睦家医院在疫情期间做出努力的一个缩影。
新冠疫情发生后,和睦家多次参与了朝阳区新冠疫苗接种场所的接种工作,多次参与隔离点服务保障、冬奥赛事服务保障及核酸采集等支援工作,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共计13万余针次,其中为外籍人士接种3万余针次。
2022年,北京和睦家医院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核酸采集支援57次,支援医护人员1000余人次,采集核酸80余万人次,同时积极参与新冠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共收治新冠确诊病例3772例,其中急诊850例,门诊2614例,住院308例。
酒仙桥街道致谢和睦家疫苗接种队锦旗
“能不能采购10台呼吸机?”2022年年中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当盘仲莹提出这样一个采购需求时,不少人甚至认为她有点“疯狂”。
“应对疫情,医疗机构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设备、药品、人员,是否已经准备充足?”事实证明了盘仲莹此次决定的重要性。
2022年底,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和睦家各院区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实现每天24小时运营接诊,扩充区域以满足急诊急症及重症、住院患者的救治需求。充足的准备,为北京和睦家的抗疫工作提供了积极助力。
高效协作、快速反应的背后,北京和睦家究竟有着怎样的管理智慧?
在盘仲莹看来,北京和睦家并没有所谓的管理“密码”,能够积极响应抗疫需求,展现“和睦家速度”,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多年以来的全科综合医疗体系建设,使得在面对医疗救治时,北京和睦家医院能够迅速组建跨学科的专家会诊小组,为发热门诊的筛查疑似病例、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强大的专业力量。
基于此前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积累的经验,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和睦家便立即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发热门诊,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
第三方面则是医院具有前瞻性的高效部署,以及面对紧急情况时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像是提前采购呼吸机这类的决策,在和睦家还有很多。
当然,所有的成就更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患者与市民的健康安全,北京和睦家每一位医护与工作人员都在全力以赴,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北京和睦家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有着相同的价值观,都在朝着更好的服务患者这一个目标而努力。”多年发展建设、多方经验积累、多种前瞻性布局和多部门员工齐心奋斗,让北京和睦家成功应对一次又一次挑战,持续助力健康北京。
成绩背后的人才创新机制
事实上,在北京和睦家捧回“首都劳动奖状”之前,现任北京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院长刘薇、北京和睦家护理总监侯艳就曾分别在2017年、2019年荣获过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授予的“首都劳动奖章”。
盘仲莹戏称在刘薇加入北京和睦家之前曾“追求”了她长达两年半的时间,最终2015年,刘薇从执业近20年的北京协和医院辞职,来到北京和睦家医院担任麻醉科主任。
加入北京和睦家后,刘薇不仅组建起了一支成熟全面的麻醉团队,并先后开设术前麻醉门诊、疼痛门诊,让麻醉医生从“幕后英雄”走向“前台”,参与术前筛查和指导,让患者提前了解麻醉、分娩镇痛知识;术后积极推动患者加速康复,与外科团队共同协作,不仅使北京和睦家医院的手术量实现了翻倍,也为麻醉诊疗服务提供了积极的示范。
侯艳于2001年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急诊室后,无论从事临床工作还是护理管理,均认真负责、技术精湛、始终心系病人,这让她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广泛好评。在工作中,她还被同事们冠以了一个“JCIA 大牛”的称号。
2003年,医院决定把美国医疗联合评审委员会JCIA制定的标准作为医院的安全标准,并申请进行JCIA 的评审。拿到评审标准后,侯艳如获至宝,逐条逐句进行学习。当时,JCIA 的理念在国内还是非常新的,因此侯艳只能不断向从美国来的同事或专家学习,并在学习中积极改进,争取让医院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标准。出色表现的背后,则是她一直把病人安全和质量当己任的不变初心。
在北京和睦家,有许多像刘薇、侯艳一样被业内称为“大牛”的人才。
北京和睦家首席医疗官孙芾加入北京和睦家后,便一手创建了和睦家的检验科、血库和病理科,并带领科室人员使北京和睦家医院在2007年就首次通过了美国病理家学会(CAP)的国际认证,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病理诊断和检验服务。孙芾医生也被CAP接收为国际会士(IFCAP)和实验室认可评审员。
“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突出贡献奖”……孙芾的个人奖状同样早已摆了厚厚一大摞。在孙芾看来,北京和睦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足够广阔的平台,作为国内著名医学检验专家的她,不久前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改选时连任第五届委员会副会长,努力增强着国内外先进检验理念与技术的学习交流,能够推动检验行业的创新发展正是她的梦想。
在盘仲莹看来,和睦家的价值观“ICARE”即持续创新(Innovative)、用心关爱(Caring)、值得信赖(Accountable)、相互尊重(Respectful)、追求卓越(Excellent)正是吸引和聚集人才的核心力,而在长期发展中,人才与和睦家又彼此相互成就。
和睦家北京与深圳地区总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
据了解,2022年北京和睦家医院全职医生数量已超过300名,外院专家医生数量超过600名,创新的管理环境和全科人才培育理念不断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和睦家长期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全职医生和一些护理、管理岗位每年有固定的医疗继续教育时间和经费,接受国内外的专业和管理知识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睦家还是“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教学基地”以及“北京市全科转岗培训基地”。北京和睦家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努力,积极融入到健康北京建设中。
一个发展新目标
“北京市国际医疗试点单位”“中国非公国际医疗旅游试点示范基地”“北京市母婴友好医院”“北京市老年友善医院““2018届中国智慧医院HIC·竞争力排行榜100强医院”“2017年中国非公医院·竞争力排行榜100强医院”……在北京和睦家办公室的墙上,贴满着各种各样的奖状与证书。在北京和睦家院办主任王红增那里还保存着许多来自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朝阳区政府、西班牙使馆等为北京和睦家发去的感谢信。王红增表示,每一份肯定的背后,是对北京和睦家积极参与到冬奥会、北京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服务,积极走进社区街道,走进更偏远的地区提供公益医疗服务,勇担社会责任的认可,也形象记录着北京和睦家人的热爱与担当。
孙芾介绍道,最近北京和睦家的不少医护人员正在忙着投入到HPV宫颈癌疫苗的接种中,随着九价HPV疫苗的“扩龄”,接种需求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如何在满足日常门诊需求的基础上,更加高效的调配人员,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康需求,北京和睦家人从未停歇。
北京和睦家首席医疗官孙芾
“北京和睦家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更加积极、有效地助力健康北京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尤其是,当前北京市正在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盘仲莹表示这对北京和睦家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和睦家正在“4+4+6+1”医疗服务网络的基础上,还走进社区、学校,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更多的地方,满足更多人的健康需求正是北京和睦家努力的新目标。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