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出历史新高。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正式跨上3000万量级新台阶,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在实现总量突破的同时,单点突破同样可喜可贺──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首超50%;汽车出口491万辆,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新三样”之首,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外,从比亚迪与丰田电动车成立合资公司,到阿布扎比旗下投资机构投资蔚来,福特力排众议牵手宁德时代,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大众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分别入股小鹏和零跑……不知不觉间,自主品牌汽车已然成为技术输出和产业提质的主角。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竞争加剧和深刻变革的汽车市场正在进入深度重塑期,数据背后的行业真实业态和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值得关注和思考。
笔者注意到,如果扣除掉外贸出口和商用车企稳回升的增量后,实际上2023年乘用车市场销量基本与往年持平;若再刨除比亚迪非比寻常的单年超高增量(约116万辆),则会更加凸显出单家企业与全行业数据在经营境遇上存在的“温差”。
与此同时,在自主新能源产品快速抢占合资品牌传统优势市场,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过程中,一方面以燃油车为主要产品的乘用车品牌销量下滑显著,另一方面自主新能源车企普遍以亏损度日,“增收不增利”现象蔓延,亟待重视和解决。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3000万辆的销售体量加以证明,但透过3000万辆的耀眼数字,更要理解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所处的复杂境地。
站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各方要持续对产品、概念、逻辑、技术进行再升级,对产业趋势、估值体系、商业模式进行再认识,进而筛选出一批在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企业,这才是汽车企业乃至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只有这样,中国汽车的发展才能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