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去年末的一轮强势增持,为其年度持有人民币债券勾画了一条鲜明的上扬曲线。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1月15日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67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单去年四季度,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增加4800亿元。其中,2023年11月增持量近2500亿元,创下2016年以来单月新高。2023年全年,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800亿元。
增持之势明朗 参与主体扩容
去年9月以来,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趋势逐步明朗。其中,去年11月,外资增持境内债券规模刷新历史次高;此后12月,外资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
“外资投资中国市场和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稳步提升,近几个月外资持续净增持境内债券。”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去年11月净增持规模为历史次高值,12月进一步净增持245亿美元,继续处于近两年高位;去年12月,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入明显增加,净流入规模超百亿美元。
参与中国债市的外资主体也在扩容。去年12月,新增10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去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551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822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49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多重因素共振 外资加仓迎“东风”
多重积极因素汇聚下,外资加仓人民币债券迎“东风”。
全球主要经济体结束加息周期,对外资买入人民币债券的行为构成支撑。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对记者表示,伴随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债收益率开始回落,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持续收窄,至2023年底已较当年10月高点收敛92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则从预期和交易层面为外资买入人民币资产注入信心。于丽峰表示,从汇兑损益角度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升值,带动外资增持境内债券。去年10月以来,美元指数开始震荡下行,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提振市场预期改善,截至202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较当年8月底升值2.1%。
金融市场开放的内涵持续丰富,使得境外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中国”。渣打集团中国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全球主管吴雅思表示,不论是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可投资期货期权市场等近几年已实现的金融市场开放举措,还是“北向互换通”、香港交易所上市人民币国债期货等新启动的互联互通项目,都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便利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同时丰富可投资的人民币资产种类,特别是配置更多人民币计价资产。
着眼整体宏观环境,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当前中国市场正在发生许多积极变化,吸引了包括短线以及长线外资的关注。从短期因素看,中美利差趋于收敛,而且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2024年或迎来中美经济周期交错的窗口。而从长期因素看,中国长期可持续的投融资环境、稳健可预期的政策搭配、强劲可挖掘的增长潜能,以及生动可诠释的产业故事,都使得长线外资加码中国值得期待。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均衡
步入2024年,全球主要央行近40年来最激进的紧缩政策正接近尾声。从加息周期的结束,到降息周期的开启,全球资产配置策略也将发生变化。
新兴市场有望受益于全球资金流入。“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和降息周期的开启,全球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将提升,这将推动资金更多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于丽峰说。
中美利差、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将是2024年外资买卖国内债券的主要影响因素。于丽峰认为,伴随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继续收窄,将提升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同时,降息也将带动美元指数下行,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提振市场信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走强。这意味着,投资人民币债券有望获得一定的汇兑收益,这也将是2024年推动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重要因素。
“未来我国外汇市场保持稳健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王春英认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参与主体更趋成熟,可以更好抵御和应对外部冲击风险。此外,市场普遍预计202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开启降息周期,外部金融环境趋于缓和,也有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均衡。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