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寺唐院一景。
三井寺主殿金堂外景。
越州都督府过所。 以上图片均为三井寺提供
2023年11月下旬,日本滋贺县琵琶湖畔的三井寺内,一场阵雨方才停歇。空中的彩虹同寺内的秋色相映成趣,阳光透过红叶,斑班驳驳地洒落在石阶上。石阶两旁,祝贺“智证年夜师圆珍相干文献文籍——日中文化交流史”收录于《世界影象名录》的竖幅口号非分特别醒目。
珍存至今的唐代“过所”
“智证年夜师圆珍相干文献文籍”是1100余年前三井寺首任方丈圆珍进唐求法的56件相干文献,此中的47件保藏于三井寺内。2023年5月,这批文献文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进《世界影象名录》,成为中汉文化兼容并蓄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贵重证物。
853年,圆珍进唐,前后在福州开元寺、露台山国清寺、长安青龙寺等地修学。858年,圆珍携年夜量经卷、法器等归到日本,被尊为三井寺第一代方丈,并成为日本露台宗寺门派开创人。在唐求法时代,圆珍与各界人士结下深挚交情。圆珍的切身履历和他以及唐代人士的去来信件等,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汗青见证。
56件文献中,两份“过所”非分特别珍贵。这是圆珍一行漂洋过海抵达中国后,唐代当局签发给圆珍一行的通行许可证。一份是从开元寺到长安的“越州都督府过所”,另外一份是从长安返归露台山的“尚书省司门过所”。历经千余年,这两份来自唐朝的“过所”依然无缺无损地保留在三井寺内。三井寺第164代方丈福家翘楚对笔者说,它们是考据圆珍在唐代求法具体时间以及地址的珍贵史料,生动显现了那时日中两国文化交流的盛况。
现在,两份“过所”已经被装裱成一幅手卷。装裱方法很是简略,除了加裱了一段约5厘米的金色隔水外,上下没有添装任何过剩的质料。纸张上可见岁月的陈迹,但清楚的墨迹、朱红的印章让人仿佛梦归年夜唐。细读之下,圆珍的萍踪如在面前:
853年,圆珍经海上航行抵达福州开元寺。1年后一路向北抵达越州(今浙江绍兴)。他规划前去洛阳、长安及五台山巡礼求法,因而向越州都督府申请“过所”。855年,圆珍抵达长安,在青龙寺等地求法,并于约半年后向尚书省司门申请“过所”,脱离长安时并未原路折返,而是过黄河入进山西地界。这合适“过所”中提到的“不练行由”,意思是持有者旅行时没必要彻底依照固定的路线。
从2023年11月起,三井寺在主殿金堂设铺,向访客先容“过所”及其暗地里的文化交流故事。“过所”的等比例复成品被精心装裱,安排在金堂内最显眼的位置。许多旅客专程来访,只为一睹“过所”真容,与古老的年夜唐公牍开展一场超过时空的奥妙对话。
珍贵史猜中的文化交流
在“智证年夜师圆珍相干文献文籍”中,很多史料照实展示了年夜唐对圆珍一行进唐求法的殷勤放置以及热心欢迎,也生动刻划了圆珍对年夜唐的深切暖爱、对中汉文化的孳孳渴求。
《圆珍请传法公验奏状案》是圆珍返国后写就的奏章,可以视为他近5年年夜唐之行的总结陈述。奏章具体先容了圆珍游历露台山、洛阳、长安、黄河等地的见闻,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年夜唐天然景观以及人文风物的敬慕。说起本身与福州官员林师翼“才见喜好,如同旧识”,与临海县开元寺高僧知遥“乍见喜好,好像骨血”……宾主调和的画面跃然纸上。
圆珍返归日本后,始终连结着与唐代高僧、学者的交流。他在年近古稀时仍同心专心研讨佛法,并修书向年夜唐和尚追求关于佛法的权势巨子诠释。在被称为《圆珍疑难》的手札中,他摘引多部佛法经典并枚举疑难,文中泛起“乞垂委示”“其义若何”“唐言若何”等哀求答复的表述。手札于882年寄去长安友人处,现存版本是圆珍抄写的副本。
《唐人送别诗并函牍》则是唐人向圆珍寄来的送别诗以及手札,是9世纪日本和尚与中国僧侣、海商、仕宦来往的原始资料。这些史料反映出圆珍多年来一直同他们连结联结、交流信息,有时圆珍还请唐代友人为他寻经求法,并互赠礼物。此中一份台州开元寺和尚常雅写给圆珍的手札中提到,作为对圆珍赠礼的答谢,常雅以“露台南山角子茶”以及“生黄角子”归赠。这同样成为切当纪录茶叶由中国传进日本的最先史料。
《唐人送别诗并函牍》的第二卷第九封是《徐直函牍》。徐直是唐代时期姑苏的一位官员,圆珍前去长安途中曾经在徐直家中治病静养,返国后仍连结着手札去来以及物品馈赠,多年不竭。《徐直函牍》恰是印证这段美谈的珍贵史料。
福家翘楚暗示,圆珍留下的汗青文献以及文籍在日本海内被视为国宝,但愿可以或许以这批文献列进《世界影象名录》为契机,让更多人领会日中文化交流史上的首要一页。
千年庙宇的中国文化气味
三井寺又名“园城寺”,始建于7世纪后期,距今已经有1300余年汗青,现为日本露台宗寺门派之总本山,也是日本四年夜梵宇之一。行走在此地,能感觉到浓重的中国文化气味。位于寺院北区的唐院,是圆珍返国后为收纳经籍、法器等构筑的,唐院的东侧是躲经阁“一切经躲”,阁楼中央是一座八角形的庞大书架,保藏着浩繁来自中国的释教经典。
福家翘楚说,三井寺在汗青上屡次遭遇战火焚毁,包含“过所”在内的圆珍相干文献文籍可以或许保留至今,堪称“古迹”,这暗地里是代代三井寺人的崇拜与爱惜之心。
福家翘楚诞生在三井寺,自幼耳闻目睹圆珍以及唐代瑰宝的故事。他倾心中国文化,尤好唐诗以及书法。在寺院茶楼中,一幅李白诗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福家翘楚的亲笔。“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消愁愁更愁。人生活着不称意,明代披发搞扁船。”太白诗篇中的激昂大方豪迈,一直深深熏染着他。
担当三井寺方丈以来,福家翘楚已经屡次前去中国,寻访圆珍进唐求法的萍踪。每一次旅行的出发点都是杭州,西子湖畔柔美的天然风景以及浓重的汗青人文气味令他留连忘返。他奉告笔者,已经经为2024年的中国之旅做好了作业。从史猜中,福家翘楚发明一处曾经经为圆珍检验“过所”的关卡。“圆珍年夜师从长安返归露台山时,曾经经经由过程浮桥度过黄河。那时去来人马川流不息,两岸有八尊铁牛作为地锚——这应当就是现在中国山西省的蒲津渡吧?”福家翘楚拿着资料以及笔者确认,“这是曾经经瞩目圆珍年夜师渡河的铁牛,我巴望着亲眼见到它,以依靠对圆珍年夜师求法之路的追忆。”
圆珍相干文献文籍尽年夜部门以华文写就。福家翘楚暗示,日语中至今使用年夜量源于中国的汉字,两国平易近众即便不懂对方语言,也能够入行“笔谈”,这表现出两国人文交流有着自然上风以及坚实根本。
三井寺的钟楼座落在主殿广场的一角。约16世纪时,日本模仿宋人“潇湘八景”作“近江八景”,“三井晚钟”名列此中,被文人骚人广为称赞。竣事采访之际,福家翘楚来到钟楼,珍而重之地敲响古老的梵钟。“咚……”丰满淳朴的钟声悠悠归荡,也穿越时空,归响在中日文化交流的汗青长河中。
《 人平易近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