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9月13日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近两个月增速已企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8.56万亿元,同比增长8.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02万亿元,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增速都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
专家认为,当前金融总量增长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及与此关联的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了平稳增长,体现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1月至7月份全国企业累计发债8.4万亿元,同比增加5748亿元。7月,AAA级、AA+级、AA级企业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2.18%、2.44%和2.65%。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涵盖更多直接融资渠道的社会融资规模今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速,有利于满足更多新动能领域融资需求。”
此外,各银行票据融资渠道支持力度加大,8月末表内已贴现票据达13.9万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贴现具有便利性高、流动性好等优势。但也要看到,表外票据“池子”明显减小,未贴现表外票据余额已自历史高点7万亿元降至目前2万亿元左右,未来票据融资难有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从一季度的71.6%回落至55.1%,是2004年以来最低值。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贷款需求指数和贷款增速同向下降,表明信贷增长从供给侧约束转向需求侧约束。未来存量金融资源逐步盘活,资金使用效率会提升,金融部门资金供给与有效融资需求会更加匹配,有助于金融总量指标在合理水平上平稳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5%,比上年同期低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降有利于减轻经营主体利息负担,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当前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较大,如果银行资本补充能有效落地,将提升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
(责任编辑: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