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
记者从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黄桷垭老街相关修缮工作已接近尾声。眼下,老街已启动招商,并将于年底正式开街。
届时,黄桷垭老街将重现昔日繁华景象。
黄葛饭店重现。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摄改造房屋175栋
眼前的黄桷垭老街显得有些冷清,除了部分住户时常进出外,在街内来往最多的,莫过于修缮工匠和施工管理人员。
老街依然延续依山而建的特色,屋舍高低错落、风格迥异。
据了解,黄桷垭老街修缮项目一期工程共改造175栋房屋,将依旧呈现“一栋一景观、一栋一特色”老街味道。
工匠们针对不同类型老房建筑形态,采用不同修缮设计手法,在充分遵循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改善了其内外使用条件,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保留渝黔驿道风貌
对于老街的修缮设计理念,项目总建筑设计师、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主任黄耘表示,既要保留渝黔驿道历史风貌,也要保留巴渝民居生活特色。
整体修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充分利用木、砖、石等地方材料,充分结合黄桷垭一带地形、气候特征进行打造。其中关键的设计和布局,均围绕黄桷垭老街形成起源和人文历史展开。
据相关资料记载,黄葛古道乃巴渝第一古道,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历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贾的必经之路。古巴渝驰名的青铜、瓷器等工艺品,丝绸、蜀绣等纺织品,由商贾组织渡船过江,再由马帮、背夫驼运,首经黄葛古道运往黔、桂、滇。同时,黔、滇的茶叶、药材等货物,最后经黄葛古道进入重庆城。
沿古道上黄桷垭,其地势陡峭、山路崎岖,负重前行到达垭口时,已是人马困顿,此处便成为背夫、马帮集中歇息之地。有人瞅准商机,在此建房提供服务,故成为黄桷垭老街之起源。
青石板路将重新铺设在老街各处。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摄名人故居展新颜
老街一期修缮工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建筑达15处。这些建筑未来展现的业态,将围绕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场景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融合和策划。
三毛故居在这条老街的背街,沿小道往里走,故居新牌匾和修旧如旧的老木屋,在绿荫衬托下显得格外安宁。据施工方人员介绍,三毛故居修缮已完工。修缮遵从一个修复原则,除非老房木材朽坏,否则不轻易替换,主要采纳原汁原味的老柏木进行修补。
黄桷垭是作家三毛的第一故乡,这处老房曾住着三毛及其父母、姐姐,以及伯父一家人。三毛在这里度过短暂的幼年时期,喜爱荡秋千、戏水缸,特别喜欢看《三毛流浪记》漫画。
李奎安故居也完成大宅院修缮工作。李奎安在1925年以巴县议事会议长身份,第一个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他是巴渝地区鼎鼎有名的“五老四学士”的“五老”之一。
据施工方人员介绍,修缮后的大宅院显得气派轩敞,既有宏大正门和雕栏画栋,又有带着时光韵味的天井。
三毛故居修缮完工,老柏木房宁静清幽。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摄老街灯饰错落有致
老街建筑已逐日呈现出一栋一景的风景,与木质建筑明显不同的,便是云南商会馆的玻璃房设计。
据了解,昔日的黄桷垭从背夫歇息之地、官府驿站、驻扎兵营,逐渐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古街,后来达到鼎盛。1889年,因黄桷垭的繁荣,巴县在此设立崇文镇。1891年重庆开埠,贵州商会馆、云南商会馆相继在黄桷垭古街中建成开馆。
据悉,这条老街接下来的灯饰布置,将为重庆城的夜景增色,展现出错落有致的老街色彩。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