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的稻米市场看,优质是市场化的主流,高产是保障种植效益的关键,而很多有经验的种植户也表示种植水稻的关键还是靠产量。说到高产就不得不提起近期引人关注的亩产1365公斤,具体的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双季稻亩产1365公斤创产量新高
据悉,在今年7月和11月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早、晚稻现场测产验收中,早稻均亩产591.7公斤,晚稻均亩产773.3公斤,两季稻合计均亩产1365公斤,创造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这一“成绩”,比普通双季稻高产区增产约30%,比湖南双季稻均亩产增产约50%,与此同时,示范片节肥、节本、经济生态效益也尤为显著。
而所谓双季稻就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而在此次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主持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计划——“湖南双季稻周年绿色优质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中,不仅创下1365公斤的产量记录,还通过结合水稻优质丰产、全程机械化等栽培技术,实现了水稻安全、优质、丰产和高效的全程绿色生产。
水稻高产需“良种良法”配套
近几年水稻育种取得较大进步,水稻品种审定越来越多,具备高产、优质的优质稻品种增多。今年的种业热点话题之一是“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目前进入应用转化阶段,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对此,袁隆平院士说:“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可以让普通农民用常规的栽培模式就能获得每亩1000公斤以上的产量”。
有了优良品种,还要好的产地(良田),采取相应的栽培方法(良法)。像我国的一些实验示范田中所采取的栽培技术,主要重视精确水、肥的供给量、精苗精插及后期防早衰等技术要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根据水稻高产生育的基本规律,依据作物的目标产量、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土壤肥力以及当季的需求量等指标,精确确定水、肥的供给量。该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地现有的水稻栽培中,近年来在苏南地区水稻高产创建中应用,创造了一大批亩产650-700公斤的高产方。
目前,我国在栽培管理上会不断改进技术,栽培不是凭经验,而是能够定量管理。获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专家技术团队合理设计的栽培技术。而种植户们也要多关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的进步,学会总结种植经验、认真管理。
关于亩产1365公斤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农民种水稻真正能亩产多少?我国水稻亩产记录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产品:稻谷全国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