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闫晶滢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提速,中资券商走出去、外资投行走进来,“相爱相杀”的碰撞不断显现。
今年9月,证监会推出“深改12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鼓励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目前境内证券公司整体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系统重要性投行,头部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国际影响力远落后于欧美投行。
对标国际顶级投行,中资券商的路还有多远?
资本金缺口有待弥补
“做时间的朋友”,对于发展历史仅有20多年的中资券商而言,最直观的差距即是资本的差异。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国内13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6.26万亿元,净资产为1.89万亿元;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662.87亿元,净利润666.20亿元。
反观国际顶级投行,以高盛集团为例,其在2018年底总资产为9317.96亿美元,净资产917.53亿美元;实现总营收359.42亿美元,净利润104.59亿美元。按照2018年年底汇率计算,仅高盛集团一家,其资产规模及利润已可与国内全部证券公司的总和相比。从最新出炉的三季报数据看,高盛当前总资产已达10070.00亿美元。高盛集团自1869年起步,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高盛从票据业务起家,不断开拓投行业务,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国际顶尖投行之一。从初创到成熟,高盛历时近百年。就国内头部券商“出海”历程看,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市场份额,都比早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国际顶尖投行的差距仍十分直观。
华泰国际投资银行部经理蒙占辰指出,中资券商与国际顶尖投行相比,差距主要还是历史相对较短,尤其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历史沉淀、品牌知名度、雇员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和与当地监管的沟通能力、市场影响力、订单的转化率等等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在海外资本市场,相较外资顶尖投行逾一个世纪的积累暂时还难以匹敌,中资券商需要全方位直追。”蒙占辰说。(下转A2版)